上海市政府新闻办6月14日举行市政府新闻发布会,市交通委主任谢峰介绍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相关情况。市交通委副主任张林、上海海事局副局长吴红兵、上海港务集团总裁严俊、上海机场集团副总裁王吉杰、上海航交所总裁张页出席发布会,共同回答记者提问。
“十三五”时期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冲刺期。为实现到2020年基本建成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国家战略目标,切实提升上海核心竞争力,市政府制定《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
一、发展现状
(一)海港国际枢纽地位进一步巩固。上海港已成为中国大陆集装箱航线最多、航班最密、覆盖面最广的港口。2017年,上海港完成货物吞吐量7.51亿吨,同比增长6.9%;集装箱吞吐量4023万标准箱,同比增长8.3%,集装箱吞吐量连续八年保持世界首位。与此同时,上海港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发展水水中转业务,内河高等级航道整治工程有序推进,长江沿线集装箱物流实现班轮化运作,长江口深水航道大船双向通航取得突破性进展。2017年,集装箱水水中转比例达46.7%,其中长江中转完成1058.8万标准箱,占水水中转量的56.4%,占全港吞吐量的26.3%。
(二)亚太门户复合航空枢纽地位基本确立。上海已成功构建国内首个“一市两场”城市机场体系,布局和规模看齐国际大都市水平。浦东、虹桥两大国际机场共拥有2个机场、4座航站楼、6条跑道、总面积147万平方米的货运区、1个机场综合保税区,客货设计保障能力1亿人次、520万吨;110家航空公司开通了至上海两场的航班,航线网络遍布全球297个城市;三大物流集成商在浦东机场的国际货邮和快件区域转运中心均已投运。2017年,上海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1.12亿人次,在全球城市中排名第四;浦东机场货邮吞吐量连续10年排名全球机场第三;国际旅客和货邮吞吐量全国占比分别达1/3和1/2,成为大陆第一空中门户。
(三)现代航运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初步形成外高桥、洋山-临港、北外滩、陆家嘴洋泾、吴淞口、虹桥、浦东机场周边等航运服务集聚区。一批国际性、国家级航运功能性机构云集上海,全球排名前二十的班轮公司、排名前四的邮轮企业、全球九大船级社、国有和民营主要航运企业均在沪设立总部或分支机构。上海航运交易所成为全国集装箱班轮运价备案中心、中国船舶交易信息中心,集装箱运价指数成为全球集装箱运输市场的风向标。海事法律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上海海事仲裁案件数量全国占比达90%,上海海事法院着力打造国际海事司法中心。航运保险领域,已有11家财产保险公司在沪设立航运保险运营中心,2017年上海船舶和货运险保费收入37.12亿元,全国占比为25.05%,其中船舶险保费收入全国占比达44.05%。
(四)邮轮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上海邮轮码头及配套设施建设日益完善,已形成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国际客运中心+外高桥备用码头的“两主一备”格局,邮轮和旅客接待量快速增长。2017年,上海港共靠泊邮轮512艘次,邮轮旅客吞吐量297.29万人次,成为全球第四大邮轮母港。同时,吴淞口地区积极发展邮轮产业链,打造邮轮总部经济,上海中船国际邮轮产业园、40余家邮轮公司落户宝山。邮轮船供实现较快发展,2017年吴淞邮轮港船供货值达人民币4.26亿元。
二、建设目标
到2020年,上海要基本建成航运资源高度集聚、航运服务功能健全、航运市场环境优良、现代物流服务高效,具有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航运中心。
——航运枢纽功能国际领先。对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建成以智慧高效的集装箱枢纽港、品质领先的航空枢纽港、国际一流的邮轮母港等为特征的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航运运营中心。集装箱年吞吐量突破4200万标准箱;航空旅客年吞吐量达到1.2亿人次,货邮年吞吐量达到440万吨;邮轮年接待出入境游客350万人次。
——航运服务能级大幅提升。提高现代航运服务业务对外辐射能力和国际化水平,基本建成国际航运服务中心,集聚航运服务全要素。全球百强航运企业和国际航运组织进一步增加,海事法律与仲裁、航运融资与保险、海事教育与研发、航运咨询与信息等服务能级进一步提高。
——航运创新能力全面增强。深化航运制度创新,对标国际贸易便利化最高标准,口岸综合效率和营商环境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打造航运科技创新高地,通过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智能化等新技术应用,实现航运产业转型发展。枢纽港建设与城市发展相协调,实现能源清洁、能耗节约、污染物受控、土地岸线资源集约利用。
三、重点举措
(一)打造世界先进的海空枢纽港。完成洋山四期工程后续工作,加快推进外高桥港区八期工程建设。建设浦东机场三期、虹桥机场T1航站楼、浦东机场第五跑道工程,推进浦东机场总体规划修编;优化上海地区空域结构,深化空域精细化管理改革,提升两场航班放行正常率;争取对上海开通和加密国际航班的政策支持;提升国际航空货邮中转功能,推进快件、冷链物流和跨境电商等细分业务开展;发展机场旅客中转业务,扩大旅客过境免签政策适用国家范围。推进吴淞口国际邮轮码头后续工程建设,优化完善综合交通和口岸配套设施;建立邮轮旅客凭票进港凭票登船机制。
(二)优化完善枢纽港集疏运体系。推进南槽航道治理一期工程,推动长江口大型船舶超宽交会常态化运行。推动江海直达运输,加强船员培训和安全监管。推进大芦线二期等内河高等级航道建设。推进沪通铁路南通至安亭段建设,力争沪通铁路太仓至四团段开工,推进铁路进外高桥港区。优化完善外高桥港区周边路网,建设郊环北部越江通道工程,建设临港集卡服务中心。加快浦东综合交通枢纽规划编制,加快机场联络线前期工作,完成轨道交通二号线东延伸改造工程,完善机场周边路网。
(三)促进航运绿色、安全、高效发展。编制实施新一轮《绿色港口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实施船舶排放控制区管控措施,加快岸电设施推广和应用,推广LNG动力内河船舶应用,提高港区非道路移动机械清洁能源使用率,全面落实港口、船舶污染物的规范接收处置。全面具备向停靠飞机提供桥载电源的能力,支持机场新能源车辆推广应用。完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打造长江口深水航道E航海示范区,建设跨境贸易管理大数据平台和长江集装箱江海联运综合服务信息平台,完善集卡预约平台功能,全面推行港口业务网上受理,推进集装箱设备交接单、提货单电子化。浦东、虹桥机场打造全流程自助服务候机楼。合理布局锚地,提升不良气候条件下应急保障能力。
(四)全面提升现代航运服务能级。打造上海航运金融产业集聚区,深化北外滩“航运服务总部基地”建设,吸引航运服务功能性机构落户;打造虹桥临空经济示范区,促进航空要素集聚和交易;建设吴淞口邮轮总部基地,丰富邮轮商业服务,打造邮轮物资配送中心。建设国际海事司法中心,推进航运仲裁信息化服务。深化航运保险注册制改革,拓展航运保险指数功能,发布航运保险纯风险损失表。完善融资租赁登记、查询和配套司法配套服务。打造“上海航运指数”品牌,发展航运金融衍生品业务。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航运智库,加强国际间协同创新。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打造具有全球知名度的一级博物馆。
(五)加强区域港航发展协同。强化长三角区域港航协同发展机制,加快推进小洋山北侧岸线联动开发,鼓励以港航龙头企业为主体开展区域合作。鼓励机场之间构建联盟体,创新跨区域机场运行管理体制。发挥长江经济带航运联盟作用,完善工作机制,发挥示范效应。建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港航合作机制。支持航空公司拓展“一带一路”国际航线网络。支持和推动保险机构大力发展海外投资保险等业务。充实“一带一路”航贸指数的内涵,加强指数应用和推广。开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法律服务、海事人才培养领域的合作。
(六)加强航运中心建设保障。完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推进协调机制,强化与国家相关部委的沟通协调。优化航运业综合发展环境,推动港航业审批制度改革。优化口岸服务环境,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加强航运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海事教育和培训质量,完善航运人才引进政策,加大航运高端人才、紧缺急需人才和特殊人才引进力度。完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上海航空枢纽建设相关的财政专项扶持政策,增加支持力度、拓展扶持广度。
(来源:中华航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