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自贸区15:上海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获批 金融等五领域政策迎创新

【信息时间:2013-07-08 13:00  阅读次数: 我要打印】【关闭

 

  7月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以下简称 《方案》)。会议强调,在上海外高桥保税区等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建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顺应全球经贸发展新趋势,更加积极主动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

  会议认为,这有利于培育我国面向全球的竞争新优势,构建与各国合作发展的新平台,拓展经济增长的新空间,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花落上海非偶然

  中国自贸试验区花落上海并非偶然。

  在国务院的期许中,上海自贸区将成为推进改革和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试验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发挥示范带动、服务全国的积极作用,促进各地区共同发展。上海自贸区很可能以 “一国之内”自由贸易区的形式出现,它采取特殊的监管政策和优惠税收,对一国内的转口贸易、离岸贸易将有极大促进作用。

  3月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上海调研期间考察了位于浦东的外高桥保税区,并表示鼓励支持上海积极探索,在现有综合保税区基础上,研究如何试点先行在28平方公里内建立一个自由贸易园区试验区,进一步扩大开放,推动完善开放型经济体制机制。

  据了解,李克强所指28平方公里即为目前上海综合保税区范围,其中包括2005年与浙江跨区域合作建设的洋山保税港区、1990年全国第一个封关运作的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含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以及2010年9月启动运营的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

  上海口岸服务办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上海口岸外贸货物吞吐量累计达3.6亿吨,同比增长5.9%,上海港继续保持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世界第一大港地位。外高桥港区完成1536万标准箱,连续八年蝉联全国国际船舶吞吐量最高的港区。

  五领域政策迎创新

  据了解,《方案》最终将可能落实到金融、贸易、航运等五大领域的开放政策,以及管理、税收、法规等五个方面的一揽子创新。

  “自由贸易区对上海未来十年发展意义极其重大,是最大的政策利好。它不是简单的免税消费和土地升值问题,而是上海将真正成为东北亚贸易和物流枢纽的契机和平台。”上海浦东改革与发展研究院某高层人士说。

  在将迎创新的政策领域中,金融领域试点最惹人关注,上海市金融办副主任徐权表示,自贸区的试点内容涉及金融方面的包括利率市场化、汇率自由汇兑、金融业的对外开放、产品创新等,也涉及一些离岸业务。

  而在贸易领域,上海自由贸易区将实施“一线逐步彻底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管住、区内货物自由流动”的创新监管服务新模式,这是较目前上海综合保税区的主要区别。

  所谓“一线”,是指国境线,“二线”是指国内市场分界线,也就是自由贸易区的空间分界线。“一线放开,二线管住”正是目前国内各个保税区探索升级成自由贸易区的主流思路。

  创新监管模式提出要将一线监管集中在对人的监管,口岸单位只做必要的检验检疫等工作;特别是海关方面将不再采用批次监管的模式,而采用集中、分类、电子化监管模式。

  上海自贸区通过这种模式,可以达到自由贸易区内人与货物的高效快捷流动。总之,就是简化手续,降低成本,在自由贸易区实现“境内关外”。

 

(中华航运网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