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针对市场上有“自贸区负面清单过长”的这一争议,隆国强表示,随着实践的推进,该负面清单会逐渐缩短。
负面清单将逐渐缩短
此番正值上海自贸区挂牌“满月”。关于自贸区首月运行情况,隆国强首先表示,上海自贸区更多的是一个“试验区”。在这个试验区内,首先从货物贸易方面,怎么能够探索一个更加高效的贸易投资便利化的环境;其次是加快服务贸易的开放;第三是对外商投资企业怎么能够借鉴发达国家通常采用的,比如负面清单、准入前国民待遇等一系列新的管理体制。改革试验成功之后,就会推向全国更大的区域。在这里还会有很多开放的举措,也是为中国下一步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加大开放的力度来积累经验。“上海自贸区对整个国家经济是一种制度上的变革,是经验的积累。”
作为上海自贸区的一项重要制度创新,自负面清单公布后一度引发舆论争议。有分析认为,该负面清单过长,几乎是照搬现行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且清单里的限制产业和管制措施甚至比目录犹有过之,这一改革力度逊于此前预期。对此,自贸试验区管委会负责人在介绍自贸区运行一个月的情况时表示,负面清单经过近一个月的实际运作,已初步显示出优越性。
隆国强也强调,“目前自贸区刚挂牌一个月,只是一个好的开端,很难期待在很短的时间内出一个很短的负面清单。”隆国强指出,“相较于负面清单,正面清单更符合中国长期形成的计划经济管理模式,而且可以防范风险。但正面清单有一个很大的不利之处,就是它抑制了市场的创新。”
在自贸区负面清单是否过长的问题上,隆国强认为,上海自贸区肩负着为全局改革探路的责任和非常艰巨的制度创新任务。所以国务院批复的文件强调,要分步实施。因为自贸区负面清单本身从理念上讲是个“革命性的变化”,它最大好处就是激发了市场的创新活力。与此同时,隆国强强调,“虽然是试验的一小步,但却是管理和改革的一大步”。
事实上,来自自贸试验区管委会的数据显示,截至10月29日,自贸试验区“工商一口受理”办结外资新设企业21家,外资注册资本5.25亿美元(平均每家注册资本2500万美元,是去年平均每家356万美元的7倍)。办结内资新设企业213家,内资注册资本27.5亿元(平均每家注册资本近1300万元,是去年平均每户374万元的3.5倍)。
对此,管委会相关人士透露,上述新设企业中,以贸易类和服务类为主,占比分别为60%和33%,还有部分金融和物流类企业,与负面清单设计时备案项目占比85%的预测目标非常接近,符合区内产业发展导向。
“满月”吸金35亿
制度创新作为自贸区的一大成功卖点,自其宣布之日起,入驻自贸区的热情仍未减淡。对此,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上海自贸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戴海波说,以工商登记改革和负面清单为主要内容的投资制度创新,正在发挥非常显著的效用。
然而,试验区实施工商登记改革后,将注册资本由实缴改为认缴。此前市场上一度爆发了“一元抢注公司”,“大叔大妈组团成立以投机炒作为目的的壳公司”现象。不过,这种担忧并未能兑现。来自工商局方面的数据显示,新设的企业中,实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的大部分企业的注册资金在100万至1000万元的正常区间,并不存在过高或过低的情况。
记者从上海市工商局方面公布的数据获悉,从试验区成立至10月27日,一个月内共接待企业、个人咨询和办理近3万人次;区内已设立企业208户,相比去年同期试验区辖区范围内设立的企业总数,增长了近4倍,上海自贸区新设企业的注册资金总额已超过35亿元。
对此,隆国强昨日表示,这么多人去上海自贸区咨询和注册反映出一个问题,就是现行的不少管理方式、开放程度以及相关的制度抑制了生产力的发展,所以我们要改革、扩大开放。有这么多人充满激情地去自贸区,第一说明投资者看好中国的未来,第二是看好上海自贸区推进开放和深化改革的趋势。
另外,《每日经济新闻》获悉,随着自贸区服务业扩大开放的逐步落实,上海自贸区六大服务业开放领域的19项开放措施有望年内试水。
上海自贸区VS深圳前海
“上海腹地是全国,具体而言集中在长三角和长江经济带,同时上海本身产业基础、人才资源雄厚,以及四大中心(经济中心、贸易中心、金融中心、航运中心)的定位,比深圳更有优势。另外,两地也各有优势,前海主要定位是金融业开放,已出台一些政策。其最大的优势是毗邻港澳,特别是直接面向香港,在航运、金融等服务业上可与香港携手发展。上海则是比前海开放内容更加全面的自由贸易园区。”隆国强强调,“这也是为什么在上海做的试验内容更丰富,涵盖范围更全。其实,这两个试验区可以相互取长补短,相互借鉴。”
另外,上海和香港的关系一直也是热门的话题。细阅国务院公布的自贸区方案细则,总共涵盖6大服务业领域,涉及金融、航运、商贸、专业服务、文化与社会服务等18个行业的开放措施,自贸区作为一个试验平台,将实行大胆的金融改革,其中包括放开人民币兑换以及利率的自由化。这也意味着,从前只有香港可以扮演的角色,今后上海也可以,难免令沪港有朝一日会正面交锋。
对于有关记者提及的“自贸区的设立会否对香港的地位造成影响?”的问题,隆国强表示,这一次上海设立自由贸易区对于香港来说并不意味着直接的冲击。比如就航运中心的地位来说,香港的货源主要来自于珠三角地区,以及环南中国海。而上海则不是这样,上海是期待更多的北方货物来这里开展转口贸易。以前很多北方地区的货物都是先拉到韩国的釜山,然后在那里再运送到全球的其他地方。上海航运中心设立之后,能不能把这部分货源吸引到上海,这也是上海航运中心自己的定位。
金融业方面也一样。隆国强说,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上海是服务国内的金融中心,服务的范围也没有直接的竞争。
(中华航运网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