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贸区14项制度推广至长江经济带等区域

【信息时间:2014-07-03 10:00  阅读次数: 我要打印】【关闭

  中国经济网记者从海关总署举行的集中学习上了解到,从8月份开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14项海关监管创新制度将陆续在长江经济带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全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以及全国海关范围内复制推广。

  此次学习由上海海关讲解14项创新制度的概念和工作原理、实施前后效果对比以及需要具备的条件等,并就有关问题与各地海关代表互动。各地海关根据复制推广所具备的条件和可能性,结合国家有关区域政策,研究实际需求。
  据了解,上海海关4月22日发布14项海关监管创新制度,包括“先进区、后报关”、“自行运输”、“内销选择性征税”、“集中汇总纳税”等。从海关工作看,试验区挂牌以来总体运行情况良好,成效符合预期。
  制度创新红利初显,有效提升通关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据统计,今年前4个月,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共办理“先进区、后报关”业务1109起,货值2.6亿美元;办理“自行运输”业务57起,货值1004万美元。区内企业反映,货物通关时间平均缩短2至3天,节约物流成本10%左右。
  贸易规模稳步增长,市场活力释放明显。前4个月,试验区海关进出口值405.2 亿美元,同比增长14.5%。此外,区域功能不断拓展,推动总部经济、跨境电子商务、全球维修、融资租赁、文化贸易等10个领域约350家企业功能拓展,涉及进出口货值超百亿美元。同时,试验区海关新注册企业数同比增加11.6倍,达2698家,呈快速增长、多元发展态势,自贸试验区海关已注册企业总数达8357家。
  海关总署副署长孙毅彪表示,建设自贸试验区重点是通过改革先行先试,为全国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是一项全局性的改革举措,是国家战略。他说,衡量一项创新制度是否成功,既要看点上的情况,更要看面上的结果,只有复制推广后形成的总体成功,才可称之为真正的成功。现在苗圃里的良种要开始往外栽了,期待有好收成。
  孙毅彪指出,海关监管创新既要做到安全有效监管,确保管得住,同时按照国际通行规则、瞄准国际先进水平推进通关便利,营造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他说,建设国际化、法制化的营商环境是国家设立上海自贸试验区的目标之一。海关的管理是重要的营商环境,是一个国家外贸发展的软环境、软实力。认真做好14项海关监管创新制度的复制推广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对当前稳定外贸增长也具有现实意义。
来源: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