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上海要打造“时尚购物之都”,“研究设立免税商品购物区(店),发展一批国际品牌精品店”。免税购物功能有望在“十二五”期间取得突破。
从国际经验来看,世界上成熟的国际贸易中心一般也是国际购物天堂、时尚购物之都,是世界的商业中心。国际购物天堂一般具有六大标志:市场消费总量庞大;消费群体来源广泛;国际著名品牌集聚;拥有标志名街名店;引导国际时尚潮流;彰显本土文化特色。如巴黎的“浪漫之都”、米兰的“时尚之都”等国际购物天堂都具有自身的特色。同时,国际购物天堂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税收优惠,尤其在奢侈品销售方面因为税收优惠价格相对于国内来讲便宜很多,并且都设有免税购物的特定区域。如著名的购物天堂中国香港,其有自由港和免税港的经济政策。
繁荣的都市国际购物将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集聚,是国际贸易中心的重要功能。而免税商品购物区不仅会带来更大的客流、引领消费潮流、提升城市的知名度,也会为城市带来源源不断的财富。遗憾的是,国内居民强大的消费能力却至今没有促进国内形成国际知名的购物天堂,大量消费,尤其是奢侈品消费都流向国外。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奢侈品的消费总额占到全球的27.5%。2009年数据显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大城市的居民到境外旅游,人均消费奢侈品达900美元,造成这种尴尬局面就是因为我国奢侈品进口税极高,导致居民蜂拥到境外购物。如果中国游客能将境外消费的三分之二转移到国内,每年税收能增加40亿元,若还能吸引境外游客到我国购物,那么税收还能翻番。
从上海目前国际购物的功能格局来看,时尚消费商圈主要分布在内环以内,形成满足不同消费人群的商业梯度格局,其中顶级商圈主要集聚在南京西路、淮海中路(包括新天地)和陆家嘴区域,引领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的时尚消费,从几大商圈的发展特点来看,上海的时尚购物功能在集聚国际品牌方面已经形成一定优势,也在一定范围形成了较强的吸引力,但在顶级品牌集聚,新业态、新模式创新方面还不够,缺乏体验互动式元素,时尚秀场能级较低,辐射范围还仅限于国内,尚无法引领国际潮流,特别是与国外相比价格劣势明显,免税购物等功能一直没有突破,影响了国际购物天堂的打造。仅从沪港两地的比较来看,每年来上海的旅游人数远远大于香港,但上海市场的人均消费额却只有香港的58%。毫无疑问,税收的差异是抑制国内奢侈品消费的重要因素之一。
“十二五”时期,“免税购物”将迎重要机遇。国家层面开始考虑在特定的区域突破免税购物的功能。目前,国内已在海南试点,离岛免税政策于今年4月20日起开始实行,首批试点商店设在三亚,购物限额为5000元,一年两次;超过5000元的部分,或将享受税率优惠;可享免税的商品项目全部是进口商品,国内顾客可以直接购买,但在产品名目和购买额度上均会有限制。这是国内免税购物方面的破冰之旅,将为上海拓展这一功能带来新契机。
上海本身也具备发展免税购物的条件和潜力。一方面,上海已经集聚了多数世界知名品牌,总体购物环境在国内领先,并且具有庞大的客流基础,加上虹桥综合交通枢纽、迪士尼主题乐园等重量级项目的落地,上海的消费潜力有望得到进一步的增长和释放,前景非常乐观,仅迪士尼项目就将为上海每年带来千万以上的客流。因此,发展免税购物将大大提升上海打造时尚购物之都的空间。相关人士表示,若免去进口商品的关税、增值税和营业税三税,上海市内免税店的商品价格将下降30%左右,上海会成为大陆游客首选购物目的地。“离境退税”更被看好,数据统计显示,2010年上海共接待了593万人次的入境外国游客。业界人士表示,一旦上海申请退税政策成功,对外国游客消费产生的刺激效果将不容忽视。
因此,上海要打造时尚购物之都,必须在免税购物功能上有所突破。
突出虹桥商务核心区:着力发展高端商务中心
根据虹桥商务区的功能定位,虹桥商务区将依托全球最大的交通枢纽的优势,建设成为上海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新平台、国内外企业总部和贸易机构的汇集地以及服务长三角、长江流域、服务全国的高端商务中心,其中,非常重要的就是成为上海国际贸易中心最关键的载体平台角色。
“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基本建成虹桥商务区核心区,着力打造上海国际贸易中心的新平台和长三角地区的高端商务中心”。
虹桥商务区是依托虹桥综合交通枢纽的上海又一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按照规划,虹桥商务区面积约86平方公里,其中主功能区面积26.3平方公里。根据建设目标,虹桥商务区核心区一期1.43平方公里预计今年上半年可以完成土地出让,下半年陆续推出核心区南、北片区的地块。依托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强大的交通优势,虹桥商务区具备了拓展上海发挥国际国内“两个扇面”辐射作用的新空间,对外放大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国际贸易中心的服务功能,强化为我国外向型经济发展服务的支撑功能;对内集聚总部型企业机构,提高服务和辐射能力,加速形成以上海为枢纽的服务功能网络体系。
根据虹桥商务区的功能定位,其将依托全球最大的交通枢纽的优势,建设成为上海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新平台、国内外企业总部和贸易机构的汇集地以及服务长三角、长江流域、服务全国的高端商务中心,其中,非常重要的就是成为上海国际贸易中心最关键的载体平台角色。虹桥商务区将形成以总部经济、贸易机构、经济组织、商务办公为主体业态,会议、会展为功能业态,酒店、商业、零售、文化娱乐为配套业态的产业格局。尤其是具有强大的贸易资源整合能力和贸易交易需求的跨国公司总部、国内龙头企业总部、本土优秀的民营企业总部以及贸易类的行业协会、商会等功能性机构的集聚,形成高端贸易资源集聚的发展势头。目前核心区计划引进国内外企业总部、功能性贸易机构和投资机构50家左右,其他各类配套企业500-700家。
目前,虹桥商务区承载国际贸易中心功能的重点项目之一,国家会展中心项目已启动。这一项目建设用地面积为1560亩,由中国对外贸易中心和上海世博集团作为投资主体,建成后将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国际会展中心。未来虹桥板块、世博板块和浦东花木板块将构成上海“大三角”的会展格局,从而形成全市浦东浦西“东西联动、错位竞争、优势互补”的会展业发展格局,助推上海国际会展中心城市建设。
推外高桥国贸“示范区”:加快启动离岸贸易功能
外高桥国际贸易示范区先行先试的核心内涵就是加快启动离岸贸易功能,将外高桥区域打造成为上海国际贸易中心高端功能突破的新载体,全面提升上海国际贸易中心的贸易资源整合与运营控制能力,进而形成“全球贸易网络的枢纽节点”。
“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要“推动外高桥国际贸易示范区先行先试,支持新型国际贸易业态发展”。外高桥国际贸易示范区先行先试的核心内涵就是加快启动离岸贸易功能,将外高桥区域打造成为上海国际贸易中心高端功能突破的新载体,全面提升上海国际贸易中心的资源整合与运营控制能力,进而形成“全球贸易网络的枢纽节点”。
所谓离岸贸易,是资金流、货物流、订单流的相互分离,资金流、订单流、货物流的控制管理中心在本地,货物流发生在境外的一种特殊贸易形式。从离岸贸易的基本功能来看,主要有四大功能:一是全球贸易营运与控制功能;二是贸易核心资源的集聚功能;三是对离岸金融及高端金融服务产品的创新促进功能;四是高端服务业的带动引领功能。
现代离岸贸易又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一是离岸贸易的发展可能削弱传统区域性自由贸易区的功能,有利于打破区域贸易壁垒,全球贸易将呈现更加自由化和网络化的发展格局;二是一个地区的贸易资源控制能力的增强越来越倚重于离岸贸易的发展,传统国际贸易中心功能加快向全球贸易控制中心转变;三是离岸贸易的高级化必然伴随离岸金融功能的不断强化,由此使国际贸易中心与国际金融中心的功能交互提升;四是以“智慧地球”为核心的新一轮信息革命使离岸贸易功能更加强大和便捷,“智慧贸易”等新型贸易业态不断涌现。
总之,离岸贸易的发达程度已经成为衡量国际贸易中心枢纽功能的重要标志。上海要建设现代国际贸易中心,增强全球贸易枢纽功能,必须要在离岸贸易功能上取得突破。
从上海来讲,发展离岸贸易与离岸金融与上海建设“四个中心”、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目标高度契合,必将进一步推动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联动协同发展,必将进一步增强上海作为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必将进一步提高上海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层次与能级。对推动上海由单纯依托本国进出口贸易向拓展全球贸易功能转变、加快推进以上海为核心的“世界第六大城市群”崛起以及推动我国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争取贸易话语权和贸易资源配置权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是,离岸贸易的发展是需要一定条件的。从上海目前的基础条件来看,发展离岸贸易还受到严格的外汇管制以及较高的税率水平这两大亟待突破的制约瓶颈。以外汇管制为例,我国现有的外汇管理体制与跨国公司开展离岸贸易业务的运作模式(即或物流与资金流的分离)不匹配,外汇管制对于离岸贸易业务开展的制约作用非常明显。
当然,上海还是在国内发展离岸贸易功能条件最好和最成熟的城市,特别是在已集聚大量的贸易类跨国公司的外高桥区域,这一优势很明显。
外高桥保税区具备发展离岸贸易的市场需求。目前区内已经集聚了5000多家贸易企业,与世界192个国家和地区发生着贸易往来,世界500强企业中有127家在保税区投资了近300家贸易公司。据调查有50%的企业已经不同程度地参与到离岸贸易运作中,特别是140家跨国公司运营中心比较突出。以索尼、西门子、英力士等为代表的大型跨国公司(特别是世界500强公司)已经在开展相关的离岸贸易业务。在2010年英国《金融时报》集团旗下的《FDI》杂志对全球自由贸易区进行的排名评比中,上海外高桥保税区以最高分名列榜首。
外高桥保税区具备发展离岸贸易的制度基础。经过多年的发展,上海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运行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尽管与国际成熟的自由贸易区仍有一定差距,但是已经初步形成了与国际惯例接近的监管制度和政策框架体系。
外高桥保税区也具备发展离岸贸易的政策拓展空间。国务院推进上海“两个中心”意见及即将出台的推进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文件进一步拓展了发展离岸贸易的政策空间。如可以探索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与国际惯例接轨、外向型的运作模式和管理制度,这些政策创新进一步为离岸贸易的发展拓展了政策空间。
因此,推进外高桥国际贸易示范区建设,就是要发挥外高桥区域的贸易企业资源集聚优势和制度政策基础优势,加快启动离岸贸易功能,形成符合国际惯例的国际贸易结算中心。
(中华航运网辛颖姿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