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港、 连云港竞争策略分析

【信息时间:2012-08-20 09:23  阅读次数: 我要打印】【关闭

  摘 要:港口行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国内经济的活跃和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带动了我国港口业的迅速发展。文章以同在环渤海区域且有竞争关系的上市公司日照港、连云港港的发展和竞争状况进行对比,就港口的竞争策略提出建议。

 

  1、日照港:与改革开放同步发展的年轻亿吨大港 

  1.1自然区位优势显著,货种结构复合多元化,发展空间广阔 

  日照港于1986年开港,是我国沿海20个主枢纽港之一,是《全国港口布局规划》中散货运输南部大通道的主要出海口、国家矿石运输系统重要港口。 

  日照港区位优势明显,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港口位于我国海岸线中部,港区湾阔水深,陆域宽广,不冻不淤,适合建设包括20~30万吨级大型深水码头。在业内素有“南有北仑,北有石臼”的美誉,是我国名副其实、不可多得的天然深水良港。 

  日照港货种结构从开港开放时单一的煤炭装船港,发展成为以煤炭、矿石、木片、集装箱、液体化工等多功能的综合港口。日照港规划岸线29.7公里、规划建设泊位280个、设计吞吐能力6亿吨,发展空间十分广阔。 

  1.2集疏运条件优越,腹地综合物流成本较低 

  优越的集疏运条件和区位优势等构建了日照港腹地综合物流成本较低的竞争优势。日照港的腹地根据紧密程度,分作500公里半径圈、环黄渤经济圈、陆桥经济圈和东北亚经济圈,其中以山东、山西、河南和苏北等地密集分布的钢铁厂和煤矿对日照港支持力度最大。铁路经兖(州)-菏(泽)-新(乡)-焦(作)-侯(马)-西(安)(新菏兖日线)与全国铁路网相连,通过能力过亿吨。电气化改造完成后,通过能力约1.5亿吨,日照港铁路集疏港优势更加突出。高速公路有日兰高速和沈海高速直通港区,将日照港与全国高速公路网络连接在一起。海上已与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航。日照港腹地的货源分布和集疏运条件,可实现煤炭和矿石的往返钟摆式重载运输,实现进口矿石和出口煤炭的良性循环,大大提高货物运输的经济效率。 

  2、连云港:江苏省集全省之力打造的唯一出海口, 全力巩固新亚欧大陆桥桥头堡地位 

  连云港港地处中国沿海中部的海州湾西南岸、江苏省的东北端,为横贯中国东西的铁路大动脉——陇海、兰新铁路的东部终点港,被誉为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和新丝绸之路东端起点,是中国中西部地区最便捷、最经济的出海口,是江苏省“区域共同发展”、“振兴苏北”的龙头。 

  江苏省及国家继续保持了对连云港港的支持,尤其是对港口航道的扩建工程和临港工业区的大力支持。2011年3月17日,交通运输部与江苏省委、省政府召开了连云港港口发展座谈会,交通运输部与江苏省委、省政府积极联手,进一步落实《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连云港港总体规划》《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等江苏沿海开发规划和中央领导指示精神,合力推动连云港经济社会的又快又好发展。 

  近年来,连云港港借力政府支持,实现了快速发展。2011 年连云港港共完成货物吞吐量6082.6万吨,同比增长13.4%,略高于我国沿海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11.9%的增速。从排名上看,连云港港的氧化铝、木薯干、胶合板、有色矿和铝锭接卸量国内领先,焦炭出口沿海第二,化肥、活牲畜接卸排名第三,煤炭、机械设备出口港稳居第四,粮食进出口位列第五。 

  3、日照港、连云港港竞争格局分析 

  3. 1腹地重叠不甚明显,日照港和连云港港存在分工和错位发展  

  连云港与日照港在腹地上看,存在一定的叠加,主要集中在鲁南、陇海沿线。从货种分布看,连云港港在散杂货领域的竞争对手主要为日照港、青岛港,在集装箱领域竞争对手主要为天津港、上海港、青岛港等。日照港的散杂货领域的竞争在青岛港和连云港港中处于相对领先优势,受制于连云港港、青岛港的包括航线、班轮、依托的城市的限制和二港的压制,日照港的集装箱运输业务发展处于较大劣势。 

  从传统优势腹地来看,两港竞争主要沿陇海线分布,以南区域为连云港的优势腹地,以北则为日照港的优势腹地,与青岛港实际竞争有限。从集装箱业务来看,连云港港主要腹地为陇海线上货物,并主要依托于中海集运,因此实际与其他港口竞争关系有限。 

  通过分析对比可以看出,连云港的货种结构与优势腹地与日照港依然存在比较大的差异。目前连云港主要优势腹地在于苏北、陇海线沿海及其以南区域,而陇海线以北煤炭出口资源方面日照港则具有竞争优势。因此,连云港与日照港在煤炭、矿石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分工与错位发展。 

  3. 2 两港均能结合集疏运优势和腹地资源保持货物的相对竞争优势 

  连云港的集疏运主要是通过陇海线、兰新铁路、同三高速等,与日照港后方依托的铁路和公路网络存在较为明显的区别。 

  日照港通过优良的自然条件、完善的铁路集疏运条件有效覆盖了中国铁矿石进口、煤炭输出区域,其所在区域港口分工较为有序,定位比较明确。此外,日照港具有20万吨级、30万吨级的专业化矿石泊位、煤炭专用泊位,充分体现了大宗散杂货码头综合物流成本最低的主要竞争优势,因此,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2003-2010年日照港获得了快速发展。 

  连云港港由于建港条件不足、港口回淤比较严重的影响,历史上不具有大型作业码头,这些硬件条件的限制,导致连云港港在大宗散杂货货物,如煤炭、矿石的装卸中未能占据有利的竞争优势。但连云港经济腹地中的不锈钢、铜矿生产企业较多,且近年来扩产较为迅速,因此小货种、高费率的红土镍矿、有色矿增长较快。同时借助于陇海铁路实现的集装箱运输海铁联运,连云港港的集装箱业务量保持着稳定快速发展。 

  总之,日照港与连云港港不管是在散杂货运输还是集装箱运输上,均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竞争态势。 

  3.3 日照港、连云港港未来发展亮点纷呈 

  2011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规划中提及要将日照通过借助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和鲁南城市带出海门户,打造为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临海产业基地。对于日照港而言,在国家新一轮的重大生产力和产业布局中,日照—仪征输油管线、日照—东明输油管线、晋豫鲁铁路通道和日照钢铁精品基地“三线一基地”的规划建设,将使日照港的重大战略机遇逐步转化为促进港口发展的现实生产力。山东省以“四纵四横”为骨架的铁路网规划和日照港参与投资的东平、枣临铁路的加快建设,新菏兖日铁路电气化改造、石臼港区疏港高速公路和岚山疏港路建设的竣工,将成为日照港的核心竞争优势,为其煤炭码头、矿石码头、原油码头建设和集装箱改扩建集疏运系统的完善提供了条件,为日照港“十二五”期间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 

  连云港未来的发展机遇主要受益于政府支持及腹地经济快速发展,借政策之东风,助长期之发展。江苏省及国家将继续保持对连云港港的支持,尤其是对港口航道的扩建工程和临港工业区的大力支持,随着30万吨级航道的继续扩建,港区通航条件大幅改善,目前能停靠最大29万吨级的船舶,因此,随着航道和堆存条件的改善,将对连云港港港口功能提升、改善及腹地货源的增加带来持续改进。 

  日照港、连云港港竞争策略差异 

  日照港所处区域,位于环渤海港口群的边缘,同时与长三角港口群较为邻近,从铁矿石业务的竞争角度而言,连云港是直接竞争对手,但是由于受航道水深限制,连云港矿石业务发展空间有限。尽管钢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降,铁矿石进口增速将明显趋缓,但是日照港受益于良好的港区条件,并且有日照钢铁基地建设带来的增量保证,受矿石进口增速趋缓的影响小。 

  连云港港则得益于现有货种结构较为分散均衡,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平抑日照港的矿石一货独大的业务风险,而其在矿石接卸和集装箱方面的规划投资,也会给其主要装卸业务的提升带来一定契机。 

  目前对于两港口而言,国内房地产调控等导致钢铁需求增速的放缓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吞吐量增速,港口利用有效的定价能力进行区域合作实施提价,无疑是明智之举。因此,两个港口都选择了提升装卸费率来对抗成本压力和吞吐量增速放缓的外部推动力,进而提升业务盈利水平。但是,为了争夺货源,邻近港口间的竞争重归于价格竞争,可能会引发新一轮更为激烈的港口间竞争,那么提价的可持续性就会受到考验。 

  对于两港口而言,由于各自对于市场状况、自身条件以及未来中国经济与外贸发展的趋势判断并不一定一致,因此他们的经营策略亦存在差异。就连云港港而言,企业经营者可能会认为眼下的低谷是一介入契机,于是加大投入。加上地方政府的扶持,扩大产能就是箭在弦上的事情,在经济与外贸增速放缓背景下,先走一步以抢占经济发展复苏对于港口需求的先机。就日照港而言,山东省正在全力加快发展海洋经济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规划建设,鲁南临海产业带的建设,日照港相对规模较大,远期会进一步推动集团公司资产整体上市的可能,以谋求迅速做大做强,以求在港口资源整合中占据有利位置。 

  结论 

  港口发展数据显示,我国港口行业已结束了过去30 年的高增长,在“十五”、“十一五”期间的投资高峰期过后,行业产能过剩的情况将逐渐浮现。同时,伴随港口业务的高速增长,港口与城市的土地、道路和环境的矛盾也相当突出,资源受到制约,城市经济面临转型,港口服务同样需要转型,过往注重规模扩张的行为将不可持续。 

  目前,港口整合是港口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国内港口业整合节奏已明显加快,形成由竞争为主走向追求协同效应的深度合作局面,对日照港、连云港港来说,应抓紧行业发展机遇,按照自身特点,强化各自的区域优势以争取更多的政策扶持,在区域资源整合中博取更多的有利位置,把握时机,从而实现各自的跨越式可持续发展。(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中国水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