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第三届中国长江——美国密西西比河战略合作论坛在武汉召开,400名来自中美两国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企业家将共谋长江和密西西比河航运发展。对于武汉而言,这次战略合作论坛将是一个推进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的良好合作平台。根据此前上报交通部和省政府联合审批的《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发展战略纲要》(简称《纲要》)和《武汉新港总体规划修编(武汉市)》,武汉新港岸线总规模几乎将“扩容”一倍,武汉勾画长江中游航运中心的蓝图呼之欲出。
【历程】
长江中上游首个“亿吨大港”
湖北拥有1038公里的长江“黄金水道”,在沿江各省市中位居第一,素有“九省通衢”的美誉。新中国成立以后,武汉港一度成为中国内河第一大港。
2006年11月,交通部和沿江七省二市签署《黄金水道建设总体推进方案》,计划“十一五”期间投资150亿元系统整治长江干线。由此,推进内河航运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
2008年,湖北省整合武汉、鄂州、黄冈和咸宁4市的港口资源,建设武汉新港。此后,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副总理张德江等领导先后考察武汉新港,对加快长江黄金水道开发利用、建设武汉新港作出重要指示。
4年多来,围绕“亿吨大港、千万标箱”的目标,武汉新港规划建设全面展开,并创下“新港速度”,通过开通直达日本、韩国、东南亚各国及我国港澳台地区的不定期货运航线,恢复开通武汉至上海洋山港“江海直达”航线,对中西部货源产生明显集聚作用,货物吞吐量大幅提升。2009年,武汉新港港口货物、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达到8657万吨、56.5万标箱;2010年吞吐量一举突破1亿吨,在长江中上游率先跨入“亿吨大港”行列。2011年,武汉新港港口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再创新高,分别达到11511.5万吨和71.4万标箱。武汉由此成为中部地区对外开放的“水上门户”。
【修编】
武汉新港总体规模“扩容”
2011年1月,国务院《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国发〔2011〕2号),明确提出加快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的要求。据此,湖北省政府随后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湖北水运业跨越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用10年左右的时间,全面建成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的目标。
依据建设要求的变化,及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新机遇,去年6月,武汉启动了《武汉新港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并编写《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发展战略纲要》。目前,修编成果已上报交通运输部、省人民政府联合审批。
根据规划修编和《纲要》,武汉新港由武汉、鄂州、黄冈、咸宁四市的26个港区组成,武汉新港岸线将由现行规划的420公里延伸到785公里,几乎扩展了一倍;港区及腹地面积为12300平方公里,人口1100多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9.1%,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均占全省40%左右;港区由20个拓展为26个,泊位由567个增加为974个;最大靠泊能力由7000吨级增加到10000吨级;设计货物吞吐能力由3.5亿吨提升到5.6亿吨,集装箱吞吐能力由1000万标箱提高到1070万标箱,汽车滚装吞吐能力由50万辆提高到154万辆。
规划“扩容”的武汉新港,将把咸宁、黄冈两市的全部长江岸线纳入新港范围,新港“版图”最东端一直延伸到了黄冈市黄梅的小池镇。
【变化】
2016年临港新城初具规模
根据规划修编和《纲要》,武汉新港岸线中,武汉市范围内的自然岸线为348.8公里,规划港口岸线为129.07公里。
据了解,此次总规修编将武汉杨泗港区的集装箱运输功能,调整至阳逻港区集中发展,调整白浒山港区集装箱泊位布局,将杨泗、沌口、舵落口港区的煤炭运输功能调整至林四房港区,在江夏港区和汉南港区新增汽车滚装运输功能。而液体散货运输主要集中在白浒山、青山、阳逻、林四房。位于各城市中心区的老港区散杂货运输功能,逐步调整至外围港区,在汉口、金口、花山等港区设置旅游及客运码头。
港口、产业、城市发展的新形势,对城市与港口发展在空间利用和资源配置上提出了新要求。据了解,武汉新港将集中力量做大做强阳逻、白浒山两大核心港区,在阳逻、白浒山等11个港区,新建、改建67个集装箱、散杂货泊位,初步形成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功能互补、协调发展的港口新格局。
同时,将结合新港范围内的城镇体系布局,按照“依港兴城、港城互动”的思路,集中规划建设阳逻、花山—北湖、葛华、黄州、咸嘉等5座临港生态新城。计划到2016年,阳逻、花山—北湖等临港新城初具规模,成为湖北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的典范段、长江流域人居环境最优的生态新城实践区。
【目标】
2020年建成武汉航运中心
根据《纲要》,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战略定位为“建成六大基地、构建三大枢纽、形成一个中心”,即建成中部地区的集装箱运输基地、船舶制造基地、船运综合服务基地、物流及贸易基地、航运科技与教育基地和信息服务基地,我国重要的水运交通枢纽、物资集散枢纽和港口经济枢纽,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内河航运中心。
建设目标:力争到2015年,初步形成武汉航运中心体系和基本功能;到2020年,形成“六大基地、三大枢纽”发展格局,基本建成武汉航运中心;到2030年,建成具有广泛国际影响的绿色智能化内河航运中心。《纲要》还提出推进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的15项任务,其中包括推进长江干线武汉至安庆6米航道、武汉至宜昌4.5米航道工程;建设以武汉为中心、干支直达的高等级航道网等。据介绍,随着“十二五”期间长江航道疏浚工程的实施,尤其是安庆至武汉段6米深水航道工程的加快推进,武汉新港可在3000公里的范围与东京、大阪、首尔、新加坡、雅加达等国际港口实现万吨轮常年直达,成为中部地区走向海外的“顶水点”和重要“门户”。
【成果】
货运出口在汉启运可退税
过去,企业通过水运出口若要享受退税政策,货物必须要到国际海运港(如上海洋山港)启运出海后才能享受,但现在,在内陆的武汉也能享受同样的政策了。
今年8月1日,武汉阳逻港开始试行启运港退税政策。这意味着,出口商们从阳逻港启运集装箱货物发往上海洋山保税港区中转至境外,在离开武汉之时就可以申请办理出口退税,这较以往提前了两周到两个月的时间。
九省通衢的武汉,其交织成网的铁路线和长江航道线,能有效集纳中部货源,启运港政策将帮助武汉阳逻港吸引周边货源,并将进一步确立武汉长江航运中心的地位。作为武汉新港的核心港阳逻港,原有的集装箱吞吐量占武汉地区吞吐总量的三分之二,是长江中上游地区最大的专业国际集装箱码头。
启运港退税政策也加速了阳逻港的建设,其二期集装箱港区将投入约11亿元人民币,使年集装箱吞吐能力达到75万至80万标箱;为吸引更多箱量进港作业,阳逻港与15家船运公司共同开辟了从武汉直达洋山港的“江海直达班轮”,与国际航线对接。
此前,一些企业为了提早退税,不惜采用昂贵的公路运输,1天内将货物从武汉运送到上海洋山港。湖北仙桃市一家无纺布公司透露,一个标箱的货物公路运费接近1.5万元,水运只要2000元,阳逻港的启运港退税政策试行后,此项成本可以直接省下1.3万元。
(楚天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