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海运论坛和陆家嘴论坛:金融支持航运业破局之道

【信息时间:2012-12-07 12:54  阅读次数: 我要打印】【关闭

  航运业是我国国民经济运行中不可缺少的战略性服务产业,担负着贸易往来约90%以上的货物运输量。然而,曾经创造出辉煌业绩的航运业如今正面临最为严峻的形势。“此时的航运业更需要金融业的‘温暖’,使其在逆境中破局”,这是日前举行的国际海运论坛和陆家嘴论坛上航运界人士发出的呼声。 

  金融支持跟不上航运发展 

  《2011-2012中国航运金融市场报告》显示,我国航运金融市场发展迅速,航运金融体系初步形成。上海、天津、宁波、大连、重庆等城市相继瞄准航运金融业推出相关利好政策,上海更是对重点航运企业实施“三免三减半”。 

  然而,中国金融机构对航运业的支持仍显不够,以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上海为例,虽然上海港当前的吞吐量居全球第一,但与和伦敦、纽约相比,上海在航运金融业的发展上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总会计师苏敏表示,“航运业发展需要金融机构提供更全面的服务。”很多国家的航运企业走到哪里,其金融机构就会服务到哪里;而我国大型海运公司的业务也已遍布全球,但中资金融机构的“网络”有时候还跟不上业务发展,产品覆盖不了。“航运业有大量的海外收入,这些收入是多币种的,我国航运金融比较单一,品种不丰富,不能为航运企业发展提供更多配套服务。”业内人士认为,如果上海航运业软环境建设迟迟不能和国际接轨,便不具备可持续发展的优势。 

  航运界人士纷纷呼吁国内金融机构理解航运业周期性的特点,帮助身处困境的航运业走出低谷。 

  外资金融机构纷纷“抢滩” 

  就在这个困难时刻,国外金融机构频频向我国航运企业伸出“橄榄枝”,抢占国内航运金融市场。去年挪威北欧银行进入中国航运金融业。今年6月,荷兰银行(ABNAMRO)在上海成立代表处,为其在亚洲地区的能源、大宗商品及运输融资业务提供支持。无独有偶,日本政策性银行——日本国际协力银行与花旗日本银行共同为海丰国际的两艘新船提供融资。也是在最近,江东航运有限公司顺利地从徽商银行拿到500万元贷款,这是徽商银行与德国复兴信贷银行的合作项目。中德合作项目资金主要用于支持中国民营小企业发展,为“资金+技术”的贷款援助模式。项目放款采取“报账制”,承办银行向中小企业放款,只需向德国复兴信贷银行提交提款申请表,在咨询专家签字认可后即能获得贷款。这样,不占用徽商银行的任何资金,却可以满足该行中小企业客户的融资需求。 

  除了外资银行外,还有外资航运保险公司也进入中国。苏黎世金融服务集团与上海浦东新区合作设立“苏黎世国际航运与金融研发中心”,美亚保险也推出“港口和码头综合保险”、“物流经营人综合责任保险”等创新型险种。 

  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中国银行业仅占全球船舶融资份额的5%,而且积聚现象十分明显,工行、中行、进出口银行三家银行占据船舶融资市场总体比例的75%,其它融资机构占据25%。2011年船舶制造、航运和港口类的上市企业中,从境内外共融资318亿元人民币,其中,股权融资和中期票据占比超过了30%。 

 (中国水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