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过境免签给上海带来的即期利益是,只要有过境外国公民在上海停留,他们都得在上海进行旅行消费。倘若过境外国公民选择在上海过夜,则会让上海一系列服务行业及相关产业相继受益。
经国务院批准,自明年元旦起,上海将对美、英、法等45个国家持有第三国签证和机票的外国公民实行72小时过境免签便利。北京也同时获准实施这一过境免签政策。
所谓过境免签,通常指外国公民依据过境国的法律或有关规定,从一国经转某国前往第三国时,不必申请过境国签证即可过境,并可根据本人意愿在过境国的指定城市作规定时限内的短暂停留。
上海市民因公因私出国比例越来越高,这件事对市民经转某国到第三国出境旅行并无直接影响。换言之,我们向45个国家的公民开放过境免签便利,不代表对方也要向中国提供对等的过境免签待遇。不过,即便过境免签目前属于上海的单向开放,其推动上海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作用可不能小觑。而且,这还远非现实好处的全部。
上海和北京一样,一向是外国公民进入中国大陆的主要航空口岸(以港澳居民入境为主的广州和珠海除外)。从改革开放之初至2010年的30年间,京沪两地年入境外国公民人数一直在互相追逐中交替攀升。多数年份,从上海入境的外国公民人数要比北京高出一截。但到了2011年,上海入境人数虽说依然超过北京,但北京入境人数的同比增幅为6.2%,国际旅游收入增幅7.4%,而上海同期的两大指标则分别是同比下降8.9%和9.3%,这让上海感到焦虑和着急,也让上海挂不住脸,这才有上海通过反复努力终于争取到了过境免签的“首都待遇”。
此外,外国公民早些年到长三角商务旅行或观光旅游,通常选择从上海出入境。而这些年,直接改从江苏和浙江口岸出入境的外国公民在人数上已双双超越上海。摘引“2011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的数据,去年直接从苏浙两省口岸入境的外国公民分别是737.33万人次和773.69万人,同期上海为668.61万元人次,同比增幅则分别高达13%和12.8%,同期上海是-8.9%。显见,外国公民出入境“分流”趋势的加剧,已经对上海构建国际航运中心的努力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反向拉力。
根据北京市的测算,在每10个经停北京中转再去第三国的外国公民中,大体有5个在开放过境免签后会在北京作短暂停留1至3天。上海的同一比例能有多高,笔者一时查不到公开数据,但相信上海有关方面肯定也作过认真的测算。
开放过境免签给上海带来的即期利益是,只要有过境外国公民在上海停留,不管其停留数小时还是停留至72小时上限,他们都得在上海进行旅行消费。倘若过境外国公民选择在上海过夜,则会让上海的旅游、购物、餐饮、住宿、金融、会展、商贸、文化交流、学术交流、招商引资、专业市场等一系列服务行业及相关产业相继受益。去年经停北京前往第三国的外国公民约有120万人次,和北京一样,若有一半过境旅客选择在上海作过境停留,上海每年至少可新增数以十万计的过境停留外国公民。若上海再把各项服务工作做到位,这一数字很可能更显可观。
发展国际旅游业已被本市确立为“十二五”及“十三五”上海转型升级的重点发力方向之一。为统一协调这一新兴服务业发展,本市已专门组建厅局级的“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管委会”。迪士尼乐园首期则有望在“十二五”后期开门迎客。本月底,斥资12.2亿元的浦东机场T1航站楼整容扩建工程也行将开工,年吞吐旅客数量接近翻番。所有这些举动及过境免签政策的落地,都反映了中央对上海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力挺,亦顺应了广大市民对开发上海国际旅游市场的厚望。期待上海拿出实干的劲头,把发展面向全球的“大旅游”这篇文章写得更精彩。
(中国上海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