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进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阶段,作为中国国家中心城市的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同样进入到前所未有的“转型突围”时期。在经济整体增速放缓的情况下,上海也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创新力度和创新精神,给“稳增长”以“正能量”,确保上海在结构调整中依然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充分利用浦东开发开放、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一方面积极实施对外开放,引进外资;另一方面大力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如土地批租、国企改制上市,为上海的高速发展释放出新的体制机制的能量,上海经济发展连续16年保持两位数的快速增长。
而时至今日,上海如果单纯想提高GDP也并不难,比如在航运条件很好的上海崇明岛实施重化工和城市化的高度开发,几千万吨的钢铁和石化工业不难形成,但其代价是给子孙后代留下需要花费巨大代价才可能恢复的生态环境。
随着上海改革开放和社会建设深入发展,上海已进入人均GDP超万元的后工业化阶段,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已基本完成,城市地域、土地资源已十分有限,上海的资源环境已达到承载能力极限。目前上海土地开发的强度已经接近50%,如果不算崇明三岛的面积,开发强度已经超过了50%,这一数据远远超过了其他国际大都市的平均水平。
面临资源环境制约趋紧、商务成本攀升、传统增长模式不可持续等瓶颈制约逐步显现,上海上下一致认为:必须痛下决心,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坚持创新驱动和转型发展,培育知识竞争力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把限制发展的约束性条件降到最低,实现更高起点上的科学发展。
“上海今后发展的出路在哪里?就是现代服务业。”上海市人大代表、虹口区政协副主席陆清冬等曾提出关于加快北外滩航运服务集聚区建设、大力发展上海现代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如今,上海已明确北外滩地区作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中的核心地区之一,并纳入上海首批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域,积极推动邮轮经济发展,加大对北外滩现代航运服务业发展的资金支持力度。
2011年,上海全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1111.06亿元,同比增9.5%,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57.9%,服务贸易总额突破1200亿美元,服务贸易规模位居全国之首,占全国服务贸易总额的比重超30%。服务业财政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比重达76.8%。服务业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6%,比“十一五”末提高了16.1个百分点。
去年上半年,上海全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达到了5765.7亿元,同比增长10.3%,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提高至60.4%。按照《2009-2012年上海服务业发展规划》,到2012年,上海服务业增加值超过1万亿元;服务业年均增长率力争达到12%以上。这个目标部分已提前实现。
今天,上海正在优化结构,努力形成现代服务业为主体、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新型产业体系。“十二五”期间,上海全面布局,推出徐汇滨江、浦东前滩、世博园区、临港地区、虹桥商务区、迪士尼园区等六大重点开发区域,这些都成为上海发展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平台,也是上海未来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
上海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方面一直有大手笔。从2012年起,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员会与工商银行上海分行等12家银行,将连续三年滚动提供总额为6600亿元的融资支持,助推上海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以新能源汽车制造为核心的汽车制造产业、精品钢材产业、以生物医药为核心的医药制造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文化创意和旅游商贸产业、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产业等十大产业占全市GDP增加值比重逐年上升,到2015年末达到50%以上。
上海市副市长艾宝俊指出:“要确保本市重大产业项目建设资金需求;聚焦支持本市制造业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加大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力度,推动金融与产业经济相互融合,使上海经济发展保持应有的动力和活力。”
在上海人民的奋发努力下,去年上半年,上海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三产比重继续提高,各三产增长大部分高于GDP增速。如,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增加值418.1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695.92亿元,增长12.1%;金融业增加值1117.85亿元,增长9.8%……
(中华航运网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