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山港区拓展增值服务国际中转集拼业务启动

【信息时间:2013-01-16 15:22  阅读次数: 我要打印】【关闭

  集装箱货物就地分拆拼装 

  从上海港获悉,洋山港区已从装卸整只集装箱发展到将集装箱内货物就地分拆拼装,这标志着洋山保税港区国际中转集拼业务正式启动。2012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仅同比增长2.5%,今年有必要抓紧落实国际中转业务。 

  解决了互联互通问题 

  近日,两艘大型集装箱船从上海洋山港区起锚,分别驶往波兰和斯洛文尼亚。与往常不同的是,这两艘船上各有一只集装箱在上海完成了从拆箱到重组货物的过程。在这一拆一装之间,上海港首次实现了对国际集装箱货物的中转运输和二次集拼。记者昨天从上海港获悉,这一实例意义重大,标志着洋山保税港区国际中转集拼业务的正式启动。 

  据上海综合保税区管理委员会介绍,国际中转集拼业务,是指境外货物经过近洋、远洋国际航线运至上海港,与内地通过沿海、沿江内支线船舶转关至上海港的出口货物,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拆箱进行分拣和包装,并根据不同目的港或不同客户,与上海本地货源一起重新装箱后再运送出境的一种港口物流业务。 

  上海港告诉记者,这是上港集团、上海海关、上海综保区管委会共同开展的“洋山保税港区拓展国际中转集拼功能”课题,并将研究成果转化成了创新实践。 

  在码头上分拆拼装集装箱并非难事,但是如果2个集装箱的来源、去向各不相同,而且涉及出入境手续,就具备了复杂性。上海港表示,课题组以建设洋山保税港区国际中转集拼中心为突破口,一次解决了远洋航线、近洋航线、沿江沿海支线的互联互通问题,优化制定了水运、港务、报关、拆拼箱等流程业务环节,优化完善了海关物流监控及通关服务措施。 

  国际中转箱数不足10% 

  据上海市交通港口局统计,2012年,上海港货物吞吐量7.36亿吨,同比增长1.1%;集装箱吞吐量3252.9万标准箱,同比增长2.5%。尽管全港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继续保持世界第一,但是这种增速相比往年,明显缺乏亮点。 

  国金证券于2012年10月预计,上海港作为腹地型港口,受外贸出口下降影响较大,宁波、苏州等周边港口也构成竞争,分流了上海港部分长江、沿海支线货量,2012年-2014年的集装箱吞吐量在2%-4%之间。 

  洋山港自2005年面世起,就希望成为国际中转枢纽港。目前,亚洲地区国际中转集拼业务发展较快的主要是釜山、中国香港和新加坡等枢纽港。新加坡港国际中转箱量比重达到85%,香港也超过60%,而上海港经过多年努力,国际中转箱量数仍不到总箱量的10%。 

  我国港口主要受到航线航班、监管模式、运输政策等因素的限制。那些从国际近洋航线运达的境外转口货物,以及通过沿海、沿江内支线运达的内地转关货物,通常都是在洋山保税港区码头以整箱中转的方式,经国际远洋干线运送出境;长三角地区和上海本地的货源,一般是在港区周边物流仓库内拼箱,再通过洋山保税港区的国际远洋干线运送出境,两者之间互不相关。 

  对船公司及货主同样有利 

  上海港近期召开了一次工作例会,所提出的一系列具体目标,包括了“抓紧与船公司落实国际中转、水水中转和空箱业务”。上海港有望以此突破发展瓶颈,从“码头工人”变身现代航运服务商。 

  洋山港此举对船公司、货主同样有利,将大幅降低它们的运输成本:船公司可以广招世界各地的货物,按照不同的流向、运抵时间,在上海进行重组。自去年起持续压缩航线的船公司,只要利用洋山港的现有航线,就可以满足全球客户的需求。 

  上海综合保税区管理委员会官网指出,将箱源和货源集中在洋山保税港区海关监管仓库内进行二次拆拼箱、再经过国际远洋干线运送出境,可以发挥远洋运输的规模效应,提升上海口岸的物流增值服务水平。 

  上海港认为,此举可以承接全球产业转移,参与世界资源配置,推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中华航运网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