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个大宗商品保税现货价格“洋山价格”在沪推出

【信息时间:2013-03-21 14:06  阅读次数: 我要打印】【关闭
 

   人民网上海3月20日电  2013年3月20日上午,我国第一个大宗商品领域的保税现货价格——“洋山价格”在沪推出,首期产品“洋山铜溢价”今起将通过国内外第三方权威数据平台同步发布。据悉,“洋山价格”作为一项产品创新,旨在利用上海综合保税区的“净价”环境,起到连接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对接作用,帮助我国大宗商品企业在参与国际贸易中进一步凝聚中国力量、争夺国际定价权。

  据介绍,洋山保税港区于2010年率先开展了期货保税交割业务试点,并依托期货保税交割功能深化带动大宗商品产业规模化运作。“洋山价格”是继2011年期货保税交割业务全流程走通、2012年保税仓单质押功能首家试点之后,上海综合保税区为打造洋山保税港区大宗商品集散平台而推出的又一重大举措,“洋山价格”将逐步推出与保税市场有关的大宗商品价格信号。

  “洋山铜溢价”作为首期产品推出是基于铜在洋山无论是在进出口额、货物存储量、企业数量上都已经形成了相当的集聚度。“洋山铜溢价”是指以待报关进口至上海(包括洋山和外高桥)的基准品牌精炼铜交易价格对伦敦期货交易所的溢价。其价格信息主要来源于电话采集、交易撮合两种方式,由独立的第三方负责价格信息的采集,再通过系统科学的计算方法得出,真实的交易背景和科学的计算体系确保了“洋山铜溢价”的真实可信性和权威性。

  经过两年的发展,洋山保税港区已成为铜等有色金属大宗商品的物流集散基地和产业政策高地,吸引了大批业内龙头企业入驻,而这些企业正成为“洋山铜溢价”最核心的价格采集对象和使用者。截至目前,入驻洋山保税港区的大宗商品龙头企业已达63家,注册资金35亿人民币,涵盖了物流系、贸易系、生产系、银行系、基金系等产业链各个领域,包括了海内外大宗商品各领域的领头企业。国际上伦敦期货交易所指定交割库运营商已大部分入驻洋山保税港区,并有一些企业已借助第三方物流仓库实际开展业务运作。2012年通过上海综合保税区进口的电解铜就超过100亿美元,占全国电解铜进口总量的1/3。因此,上海保税铜供需反映的不仅仅是整个上海对铜的供需,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中国铜的供需,其绝对的规模也保证了“洋山铜溢价”的权威性和价格关注主体的广泛性。

  “洋山价格”的推出将对大宗商品产业链以及洋山、上海乃至远东地区都能带来积极的影响。第一,提高了大宗商品价格的公开性和透明度,有助于企业提高经营效率,降低交易成本; 第二,可以为铜等大宗商品的国际贸易长单谈判提供一种新选择,变现行的固定溢价模式为更贴近市场的浮动溢价模式,支持国内产业链首先在溢价上获取中国现货价格话语权;第三,能够帮助上海重现鹿特丹、伦敦模式,支持上海建设国际贸易、国际航运中心,引领全球资源配置的目标;第四,有望在未来升级成为金融衍生品,实现从物流到贸易再到信息、金融的跨越式整合,逐步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价格风向标。

 

(中华航运网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