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运业需要“创造性的毁灭” 而非“僵尸型”的保留

【信息时间:2013-06-24 16:02  阅读次数: 我要打印】【关闭
    主贷商们本周终于要求卓越海运(Excel Maritime)走入破产程序,并同意了这家美国上市散货船公司一项“预先打包”的重组计划,让其按破产法第11章进入破产重组。

  这为Gabriel‘Villy’Panayiotides带领下的这家负债累累,困境重重的公司暂时画上了一个句号。多月来该公司与严峻的市场形势苦苦作战,且在市场对其前景不断的揣测估摸下苟延残喘。经历了各种无日无之,旷日持久的洽谈协商之后,才走到了今天这一步。

  目前除了还没拿到债权人的正式签字外,这则长篇故事算是圆满作结了。如此一来,各方是否都可以松口气了呢?如此经营不善的公司也成功获救,得以重组,既不用担心清算的风险,还可期待有朝一日东山再起。面对这样的欢喜结局,相关各方以及业内同行们难道不应暗暗引以为傲?

  几个务实的,可能再加一些懵懂无知的,也许会同意这种看法。但其他很多看客就不会苟同了。而我们相信,这许多其他人才是正确的。

  我们目睹着市场打造出整整一代的所谓“僵尸公司”或“僵尸债务人”,他们靠着生命维持器,一瘸一拐,踉跄前行,尚能应付得了高筑的债台,其它就再无多少建树。这种情状很可能会威胁到未来深海航运事业的发展,拖累那些关键板块的前进步伐。

  更为糟糕的是,一手打造出这些“僵尸”的是那些自己也被称作“僵尸贷款人”的金融机构和银行们。他们弱到无力对违约借款人强制执行相关条款,同时又极易受到因法律诉讼造成的新一轮结构性动荡的影响。

  当然,这里并非针对卓越海运的境况来探讨孰是孰非,毕竟,每个公司的处事风格与技术操作都不尽相同。我们在这里探讨的是航运业的遗留问题。

  很遗憾的是,与卓越处在相似境地的公司早已排起了长队。油轮巨头海外船舶控股集团(OSG)与一般海事公司(General Maritime Corp, GMR)也已申请破产。同时Eagle Bulk方面,尽管债权人没有逼迫其进行破产清算,但据市场推测,其与Genco Shipping & Trading以及DryShips等公司情况十分相似,也同样面临着深层次重组的压力。

  更远的丹麦托姆航运(Torm)在挖掘出任何其它方案之前,已经拟好了第11章的破产草案。而韩国方面,就在上周STX泛洋申请了破产。再看看中东地区,特别是阿联酋地区,目前经历此类的重组后举步维艰的公司也比比皆是。

  上述这些仅属于上市公司的范畴。我们所知的被迫进入类似重组的私营公司,甚至有时常常是家族控制下的航运集团也不乏其人,但一般这些重组协议的具体内容常常都是秘而不宣的。从微观的角度衡量,这类重组属于好事,毕竟工作得保,甚至连公司遗产也保住了。

  目前这算是尚可为继的策略,因为利率已接近零,同时各国央行还注入了巨大的流动资金。但美国目前已发出信号,将逐步减少量化宽松的政策,这样一来,这两项有利因素都将土崩瓦解。这会给这些“僵尸”公司吃紧的资金链再度雪上加霜。

  除非能让这些破产公司彻底倒闭,并将他们的资产低价拍卖售出,否则其它境况更好的公司就无法发展壮大。奥地利经济学家Joseph Schumpeter残忍却又文绉绉地把这个过程称为“创造性的毁灭”。很遗憾航运业需要的正是更多这样的毁灭。

(中华航运网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