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地口岸总体情况
总体印象三地口岸基础较好、发展较快、口岸功能门类较为齐全。均有水运口岸和航空口岸,同时还具有各种类型出口加工区和保税港物流园区,而且旅游资源丰富,口岸经济发展的潜力较大,市领导都很重视口岸建设。
(一)天津口岸
天津港是中国最大的人工海港,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港口航道最大可进出25万吨级船舶,水深最深达-19.5米,天津港主要分为北疆、南疆、东疆、海河四大港区,对外开放码头187个,泊位226个。北疆港区以集装箱和件杂货作业为主;南疆港区以干散货和液体散货作业为主;海河港区以5000吨级以下小型船舶作业为主;东疆港区为天津港的一个新港区,规划面积为30平方公里,包括码头作业区、物流加工区和综合配套服务区。2006年8月31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10平方公里的保税港区。一期4平方公里于2007年12月11日正式封关。目前,保税港区一期4平方公里建设的6个集装箱泊位,国务院还未批准对外扩大开放,只能临时开放对外运营,预计今年该港区可完成60万标箱。水运口岸:2008年1月至10月货物吞吐量30153万吨,集装箱吞吐量699.3万TEU;航空口岸:2008年1月至10月,进出境旅客33.8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4万吨。
(二)大连口岸
大连港是中国最大的粮食和石油转运港口,共六大区域(大窑弯、长兴岛、旅顺、庄河、大连弯、老港区),对外开放码头40个,泊位106个。大连港承担了中国东北地区70%以上的海运货物和90%以上的集装箱运输,30万吨级原油码头和30万吨级矿石码头投入使用,新增港口通过能力3300万吨。水运口岸:2008年1月至10月货物吞吐量20165万吨,集装箱吞吐量370.53万TEU;航空口岸:2008年1月至10月,进出境旅客117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1万吨。
(三)青岛口岸
青岛港主要有老港区、黄岛油港和前湾港区等3大港区,对外开放码头24个,泊位75个。拥有水深-21米的全国最大的矿石码头和最大的原油码头,水深-14.1至-17米的集装箱码头等。水运口岸:2008年1月至10月货物吞吐量25027.55万吨,集装箱吞吐量835.8万TEU;航空口岸:2008年1月至10月,进出境旅客119.42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1.08万吨。
二、三地口岸开放管理方面的主要经验与做法
(一)比较重视口岸开放管理法制化建设
天津口岸办2005年就启动了着手制订《口岸管理办法》,2007年完成了初稿,原定2008年出台,但因中间口岸办机构发生变化而搁置下来,现准备明年出台。该管理办法除对口岸开放、关闭等事项做出规定外,突出了地方政府对中央驻地单位的监督。还制订了《天津国际贸易与航运中心管理办法》,以地方政府规章的形式明确了一门式服务中心的管理制度。
青岛市口岸办按照山东省在1996年4月17日省八届人大常委第21次会议通过了《山东省口岸综合管理条例》,1996年7月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口岸开放的若干规定》和2006年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港口口岸开放范围内新增涉外作业点管理办法》,并结合该市口岸工作的情况制定了有关规范性程序,如关于印发《青岛海港口岸新增涉外作业点对外启用工作程序》(试行)的通知,《关于做好2008年度口岸外轮供应工作意见》等。
大连口岸办在口岸管理的法制化建设上没有出台相应的规定,辽宁省有一部《口岸管理办法》草案,正在酝酿中。
(二)口岸管理机构逐步加强
三地口岸管理内部机构设置各不相同,共同特点:一是挂靠,天津挂靠在交通委,大连和港口局合署办公,青岛挂靠在市政府办公厅。二是业务处室管理功能以块划分,均设海港处、空港处,青岛最近增设了园区管理处,主要负责特殊监管的口岸工作。三是在主要口岸现场均设有口岸派出机构和工作人员,都较好发挥一线协调服务的作用,深受口岸查验单位和相关部门欢迎。四是口岸管理队伍在不断扩大,天津口岸办现有12人,正在研究学习上海的口岸机构编制;青岛现有22名行政编制和17名事业编制,部队转业干部不受编制限制;大连口岸办现有12人,随着口岸的快速发展,他们也感到人数不够,力不从心,要求扩大口岸工作人员队伍。
(三)大通关经费补贴发挥了积极的激励作用
三市对口岸查验单位大通关经费的补贴情况不同:天津口岸对各查验单位大通关没有经费补贴,最近口岸办已向市政府提出大通关经费补贴申请。大连和青岛都一定口岸的大通关经费,为了用好这笔资金,口岸办建立了激励机制,组织了由行政机关、行业协会、相关企业、行业协会等单位组成的社会监督员队伍,对每个单位进行社会测评,形成测评报告点对点反馈给相关单位。口岸办根据评估分析给予大通关经费补贴,起到了一定的激励效果,提高了查验单位的工作积极性。
(四)在克服口岸查验人员紧张和配套设施资金不足的困难中求发展
口岸面临的困难带有共性,一是查验单位编制普遍不足。特别是三地边防检查队伍,大连、青岛还是现役制,人员流动性大,每到老兵退伍新兵入伍,口岸查验工作就受到影响,上报查验单位人员编制迟迟得不到审批。如天津东疆保税港区一期工程2007年12月11日正式封关,并建成了6个集装箱泊位,上报要求扩大开放至今已13个月,还未批准,只能有交通部商有关部门同意其临时开放。二是配套设施资金不足且来源多样化。三地口岸办基本方法,有政策规定按政策规定办,没有政策规定按各方都能接受原则办。如天津口岸在特殊监管区查验单位的配套设施、水电费等都由管委会解决,有的还解决开办费。青岛口岸在新建涉外作业点的查验及其配套设施建设标准问题上,按照“谁建设、谁投资”的原则,纳入项目主体工程。现场部分以码头企业为主解决;现场以外实行查验配套设施集约化建设的资金,除国家规定的部分由地方政府负担外,其他的由口岸主管部门统一协调,由各新建涉外作业点业主共同分担。三是靠“吃老本”过日子。如青岛口岸查验单位的编制还是1997年以前确定的,至今未增加过。
(五)口岸日常管理日趋规范
1、口岸开放与关闭相结合。天津市口岸办为保障口岸安全畅通,不断强化管理职能,对口岸重点单位、重点环节会同口岸查验单位进行全面检查,落实责任制,对存在问题的单位责令整改,不按期整改的实行关闭,杜绝重大事故和疫情的发生。
2、加大反偷渡、打走私、防疫情力度。三地口岸办与各查验单位和相关企业建立了联络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口岸办的牵头、口岸查验单位分工负责的作用,反偷渡由边防负责、打走私由海关负责、防疫情由检验检疫局负责。如青岛口岸建立了管理的联络协调机制通过两个层面来运作。一是高层联络协调制度,即青岛口岸工作协调领导小组例会制,二是基层联络协调制度,即口岸片区季度联席会制度。
3、水域范围确认进展顺利。三地口岸办按照中央五部委关于印发《关于确认港口口岸开放范围意见》的通知,均已完成确认上报国家口岸办和省口岸办的工作。
(六)特殊监管区管理投入精力较多
三地口岸办对特殊监管区的管理都比较重视,投入精力较多。尤其是青岛口岸办对青岛西海岸出口加工区建设时就提前介入,发挥口岸办牵头作用,建立协调机制,密切协调区域管理机构和查验单位,将同创共建文明纳入园区管理范围。将园区管理处办公室设在该区域内,并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口岸办为解决园区查验单编制问题,采取园区管理机构和查验单位都能接受的方法,聘用协管员和协检员来解决查验单位人员不足问题,所需人员经费由管委会承担。从而用不到1年时间完成了西海岸出口加工区从开工建设到封关运作。天津在东疆保税港区有3万平方米的综合服务中心,设立和优化了一门式服务。
三、几点启示
(一)要加快口岸综合管理法制化建设步伐
口岸办成立以来,特别今年以来,我们把口岸综合管理法制化建设摆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主要领导亲自抓,市里有关部门也很重视,开端良好,但与有些兄弟省市相比还是比较落后。三地口岸办感到:一方面对已有口岸法规还需要补充完善,另一方面也希望上海带个好头尽快出台相关规定。同时,也希望上海口岸办牵头督促国家有关部门尽快把口岸综合管理法制化建设列入议事日程,尽快出台符合口岸发展的新法规。
(二)要建立大通关经费分配激励办法
上海是全国最早提出大通关的城市,最早实行口岸 “5+2天” 通关制。市委、市府对口岸实行“5+2天”通关制也非常重视。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改善通关环境,充分发挥有限经费的效应,建议借鉴兄弟省市口岸一些好的经验,建立大通关经费分配办法和激励机制,与文明口岸测评结合起来对口岸查验单位实施奖励。
(三)要加大口岸日常管理力度
随着口岸建设和发展步伐加快推进,日常管理的任务日趋繁重,建立准入和退出机制十分重要。目前上海已有四大区域67个对外开放码头、涉及218个泊位,2个国际机场、1个铁路临时口岸和各种形态的涉外作业区。如何合理利用有限的资源,逐步从开放管理向日常管理转变,是今后口岸办需要研究的课题。建议建立准入和退出机制,加强对口岸安全的管理。加强口岸现场派驻机构建设。
(四)要进一步完善口岸协调沟通机制
充分发挥口岸办的牵头作用,进一步完善口岸安全、反偷渡、打走私、防疫情的协调机制;同时,要进一步加强与口岸查验单位的沟通联络,建立更加紧密的沟通机制。
(市口岸办赴赴天津、大连、青岛市口岸考察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