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岸人员实现出入境“一码通关”,船供物资实现“无纸化申报”。近期,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的商业首航顺利开启,其背后离不开中国(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以下简称“单一窗口”)提供“一体化、标准化、精细化、智能化”邮轮通关模式的赋能。
去年3月,交通运输部办公厅的《国际邮轮运输有序试点复航方案》将上海邮轮港口暂定为试点水路口岸之一。为确保邮轮口岸复航后的安全运营,11月9日,第六届进博会举办期间,“单一窗口”与“爱达·魔都号”邮轮自主集成的运营管理系统正式实现数据对接,通过统一标准的加密传输,“单一窗口”为邮轮提供通关流程全覆盖、要素全聚集的口岸应用场景支持,让乘客获得更加安全、便捷的邮轮旅行体验。
2014年,上海依托电子口岸平台在全国率先启动“单一窗口”建设。2015年6月30日,“单一窗口”1.0版上线运行,基本覆盖建设方案规划的6个功能模块,成为外贸企业通过互联网一点接入、一次性提交符合要求的标准化单证及电子信息即可线上办理相关进出口业务的便捷式平台。
经过10年耕耘,如今,中国(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已升级至3.0版,支撑全国超1/4贸易量的数据处理,是全球数据处理规模最大的“单一窗口”,成为支持上海这座全球最大贸易口岸城市的“数字底座”和“一站式”贸易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
服务范围也不断延伸:由服务政府监管部门向服务贸易企业延伸,由传统的服务货物贸易向服务服务贸易延伸,由服务上海口岸向服务长三角港口群延伸,形成具备“监管+服务”功能的16大板块,66项特色化应用,对接22个部门,服务企业超过60万家,覆盖口岸通关作业全流程和贸易监管主要环节,解决外贸企业在国际结算、融资贷款,以及各类保险等业务中的跑现场、纸质办理,以及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
2022年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1月4日,RCEP最优关税查询系统即在“单一窗口”上线,能够为外贸企业查询RCEP经济体的优惠税率提供便利化工具,展示协定税率与非协定税率之间的差异,助力外贸企业充分享受RCEP政策红利。
去年12月29日,中欧班列“上海号”当年第100趟列车从铁路上海闵行站发车。截至目前,中欧班列“上海号”已实现中欧线、中俄线、中亚线全覆盖,联通境外城市与站点超80个。
“中欧班列-进博号”驶入上海闵行站。李茂君摄
为保障中欧班列有序运行,2021年,在市商务委(市口岸办)牵头推动下,“单一窗口”搭建上线了中欧班列服务专区,及时发布班列动态信息,并通过“一张大表”,实现贸易企业、代理企业、物流企业在线协同作业,自动生成报关单、运单等。与原有的线下手工操作相比,为企业提升约50%工作效率,大大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
为更好地服务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去年,“单一窗口”又打造一条“金融专列”,即通过对接交通银行境内本外币运杂费结算通道,为企业提供人民币和外币费用在线结算服务,从而丰富了中欧班列一站式服务内涵,推动中欧班列产业链价值链升级。
近年来,全球经贸格局发生新变化,服务贸易、数字贸易成为全球贸易增长新动能,贸易绿色低碳化趋势愈发明显。为支持绿色低碳供应链发展,“单一窗口”还结合航贸大数据计算货物在物流供应链中的能耗和相应的碳排放,开发“碳足迹”计算器,为国际物流供应链企业提供货物运输中的碳排放数据计算、碳足迹跟踪等服务,助力企业开展高质量、高技术、高附加值的绿色低碳贸易,实现国际贸易绿色生态圈的价值共创。
近期,新修订的《上海市推进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条例》经上海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表决通过,将于2月1日起正式施行。上海市商务委(市口岸办)负责人表示,上海作为全球最大贸易口岸城市,长三角货源占上海口岸近8成,为长三角区域货物进出口提供贸易便利服务是中国(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的使命担当。未来,市商务委(市口岸办)要在深化长三角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合作共建发力,推动重点口岸间开展水水中转、江海直达、海铁联运、空空中转等业务。
此外,还要依托亚太示范电子口岸网络,推动“单一窗口”与境外开展国际贸易相关单证、港口物流等数据共享交换,建设“区块链+大数据+大模型”相融合的航贸数据要素流通体系,打造一批涵盖国际贸易全链条的标杆应用场景,把“单一窗口”打造成为跨境贸易营商环境优化和国家智慧口岸建设的示范标杆。
来源:上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