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区入出境特殊物品企业管理制度创新助力生物产业发展

【信息时间:2014-06-26 10:00  阅读次数: 我要打印】【关闭

    近年来,国内生物技术持续快速发展,已逐步成为国家重点发展的八大新兴产业之一。2013年,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共计审批入出境特殊物品两万余批次,贸易金额达到6.39亿美元,生物医药产业已经成为了上海重要的支柱产业。 

    自贸区成立以来,为进一步给区内企业提供便利,上海检验检疫局在首批检验检疫自贸区政策中推出了针对自贸区入出境特殊物品卫生检疫的管理规定,并于6月3日起正式在自贸区综合服务大厅检验检疫窗口受理区内企业考核申请工作。 
经过优化调整政策,转变工作重心等一系列措施,检验检疫部门的创新制度举措进一步简化了生物试剂入境检疫流程,加快生物试剂入境速度,为企业降低成本,既把好国门,防控传染病的传入和传出,又促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高端产业集聚。 
流程嫌烦?许你集中申报 
    新政推出不久,上海检验检疫局即迎来了第一批特殊物品的卫生检疫。这批货物正是CAP(全球顶尖的非赢利性学术组织-美国病理家学会)及其中国地区总代理碧迪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合作以来,在自贸区内的第一批入境货物。 
    政策改革前,这类特殊物品只能由最终的使用方,即各家实验室自行申请入境。由于申请流程的专业、复杂,实验室往往不堪胜任,从而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自贸区成立后,上海检验检疫局在特殊物品监管模式上推进制度创新,将制度调整为对CAP及其代理方监管,这样,CAP的中国地区总代理碧迪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可以为多家实验室集中申报。这种做法大大节省了实验室的申报成本,更重要的是,让分散于全国各地的实验室,也受到了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的辐射。 
    2014年,CAP计划入境5000余批次涉及人体组织、血液样本的特殊物品,至今已有1086余批次产品入境,分别运抵北京、广东、内蒙、辽宁、四川、浙江、重庆等全国多省实验室使用。 
监管怕等?为你模式再造 
    新政实施以来,检验检疫部门对CAP全年入境样本开展年度审核,提前办理特殊物品卫生检疫许可手续,样本在口岸停留时间大幅缩短,实现了产品入境后24小时内运抵目的单位的速度通关。 
上海检验检疫局根据国际通行惯例与监管方式,结合实际工作情况,进一步优化调整自贸区入出境特殊物品政策,从逐批审批调整为年审批制度。这套融创新、高效、安全于一体的监管机制,将解决国内实验室申请样本入境手续纷繁、独立运输成本高昂等问题,促进我国临床诊断能力、生物产业发展。 
安全堪忧?保你风险可控 
    除了提前办理手续外,上海检验检疫局与碧迪公司的产品流向数据库系统建立了数据共享,做到入境货物流向实时可查询可追踪。在国家质检总局的协调下,建立了全国检验检疫系统特殊物品联合后续监管机制,货物通关后即可通知这些货物使用单位的属地检验检疫局对样品的使用情况实施后续监管,确保生物安全风险可控。 
这完全是一套经过流程再造建立的全新的监管模式。通过完善的后续监管,重心由事前监管转向事中事后监管,由管货物转向管企业。不仅提升了速度,也保证了安全,促进自贸区生物医药产业在健康基础上的快速发展。 
窗口太远?给你综合服务 
    为进一步推进《自贸试验区入出境特殊物品卫生检疫管理规定(试行)》措施的落地,为区内企业提供便利,上海检验检疫局于6月3日起正式在自贸区综合服务大厅检验检疫窗口受理区内企业考核申请工作。不仅在自贸区综合服务大厅实施“一站式服务”,并且通过上海检验检疫局官方网站、上海自贸区管委会官方网站及自贸区检验检疫政策微信服务平台等多种方式向社会公布政策信息,将服务带到企业身边,实实在在方便企业。 
    目前,上海检验检疫局正在组织专家对已递交区内企业考核申请的企业开展考核。下一步,上海检验检疫局将按照“改革试点,大胆突破,创新监管制度”的总体要求,结合实际工作情况,进一步优化调整自贸区入出境特殊物品政策,简化生物试剂入境检疫流程,加快生物试剂入境速度,进一步打造服务型政府,承担检验检疫自贸区的政府职能转变的重任。
来源:上海检验检疫局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