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底,上海自贸区正式扩区,并与浦东新区政府合署办公。上海自贸区管委会副主任朱民表示,扩区后的上海自贸区率先探索一级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新路径,目前已公布首份权力清单和行政责任清单,年内还力争推出首份减权清单。
今年4月底,上海自贸区正式宣布扩区,进入“2.0时代”。作为第一家自贸区,从28.78平方公里扩大到120.72平方公里。如何保持先发优势、建设开放度最高的自由贸易园区,是上海自贸区发展的内在要求。
上海自贸区之所以被外界成为“试验田”,皆是因为它肩负着制度创新、机制体制创新等重要使命,并且要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包括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等,在1.0版的基础上,不断推出的创新举措在2.0版形成了“组合拳”,在更大的范围内推开。
记者了解到,扩区后上海自贸区管委会经明确的39项重点改革任务,已紧锣密鼓地开展,上海自贸区管委会副主任朱民认为,上海自贸区扩区进入2.0版后,将从单纯的制度设计,向制度运行模式转变。
用权力“减法”换效率“乘法”
在货物分类监管的模式下,保税区外的一般贸易货物或者完税的、或者中国生产的货物就可以和保税的货物放在同一个库区;通过集中申报,以及平仓单先入区后报关,使货物在港口堆积的时间几乎为零。
以上诸多创新政策的叠加,让上海自贸区企业——上海元初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在今年更加感受到了“自由”的营商环境,单以货物分类监管为例,所需仓库就减少了3000平方米以上。
“省下来的仓租费等,对我们企业现在的运营来说,都是纯利润。以前是成本,现在就是利润了。”上海元初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影明表示。
进入2.0版的上海自贸区,近几个月来,贸易便利化配套措施密集出台:经过一年试点,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1.0版已于6月30日正式上线运行,覆盖单一窗口建设方案的全部6个功能板块。到6月29日,已有近300家各类企业办理单一窗口登记注册,已经可以在单一窗口办理业务。
此外,物流配送企业货物状态分类监管业务,在前期试点基础上,已在自贸区范围内全面铺开,符合条件的企业均可申请办理。下一步,还将在加工贸易企业中开展货物状态分类监管试点。
职能部门监管权力的“减法”,政策组合拳的叠加效应,在企业看来换取的是效率不断提升的“乘法”。
近期,另一项重要创新监管举措也落地上海自贸区,国家食药监总局批复同意在上海自贸区(保税区域)开展为期一年的进口药品电子监管码赋码试点工作。目前,已有三家企业通过试点检查,预计在三季度正式开展试点业务。
跳出铁丝网试验更多功能
上海自贸区扩区后的最大亮点,是上海自贸区管委会和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合署办公,积极探索在一个行政区内以开放促改革的体制机制。
在扩区第二天,浦东即推出了“权力清单”、“责任清单”两张清单,向社会亮出了政府权力的“家底”。在此基础上,浦东将按照清权、减权、制权的要求,争取年内推出首份减权清单。
此外,作为加强事中事后监管重要支撑的“浦东新区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已取得阶段性进展,编制完成了“市场监管局信用信息资源目录”,已归集了新区政府5个部门23类286项信用信息,汇总数据408余万条。
跳出“铁丝网”,2.0版的上海自贸区在一个行政区内试验更多的是功能,浦东新区作为一个完整的政府,它所有的行政架构和市政府都是一一对应的。不少专家认为,上海自贸区管委会和区政府合署办公了以后,在自贸区就能承接更多下放的行政审批权,在更完整的框架下进行改革,比如把审批尽量简化,放在事中事后监管等。
据上海自贸区管委会方面透露,目前已初步形成了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工作方案,将以“1+3+2”的形式,分别从推进下放行政审批事权改革、深化简政放权、创新事中事后监管、改善营商环境等六个方面分解和推进浦东新区政府职能转变和先行先试改革工作,报市政府审议后实施。
来源:上海自贸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