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关党组成员、副关长兼政治部主任 史济越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血脉和灵魂。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首次将“文化命题”作为中央全会的议题,充分表明了中央抓好文化建设的决心和力度。面对新形势,海关总署新一届党组提出了“扎实推进海关文化建设,为海关事业科学发展提供精神力量”的新要求,上海海关党组结合自身特点和发展目标,把推进“文化强关”战略作为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海关作为口岸的重要组成部门,实施“文化强关”战略的实践对于口岸文化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本文试以上海海关为例,通过对新形势下海关文化建设的价值意义、建设框架和推进途径的思考,以期对促进上海口岸基层文化建设有所助益。
一、新形势下推进“文化强关”战略的重要意义
(一)深入推进“文化强关”战略是实现海关事业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
海关文化建设是海关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渗透在各个领域,与其他各项建设相辅相成、相互支撑。海关文化建设不仅对海关改革建设的直接贡献越来越大,而且对于提升海关工作整体质量的作用日益突出。当前破解制约海关事业科学发展的深层次问题,除了加大改革力度外,必须充分重视文化的作用,促进文化建设与海关改革建设各项工作协调推进,最终使海关文化内化成为建设现代化海关深厚而坚实的精神支撑和海关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深入推进“文化强关”战略是提升海关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保证。
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海关综合实力是海关把关服务能力的综合体现,既包括海关监管量、税收、打私成果、基建装备等显形的硬实力,也包括海关队伍核心价值观念、外在形象、内在素质、管理水平等隐形的软实力。具体来说,海关既要主动适应宏观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提升监管效能,体现海关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硬实力”,也要通过推进“文化强关”战略,发挥文化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作用,增强海关事业发展的“软实力”。
(三)深入推进“文化强关”战略是建设高素质准军事化纪律部队的坚实基础。
建设高素质的准军事化海关纪律部队是海关行业的显著特征,而增强准军事化纪律部队建设实效,需要鲜明的行业文化作为保证。生动活泼的文化氛围与严明的纪律、严格的管理能实现相辅相成、相互补充。通过实施“文化强关”战略,将严管与厚爱、内强素质与外树形象、纪律约束与文化熏陶有机融合,使关员在潜移默化中锤炼品质、规范品行、提升品位,进而带动海关行政管理、基层建设和干部队伍素质的整体提升,有利于准军事化纪律部队建设目标的实现。
(四)深入推进“文化强关”战略是营造内外和谐氛围的现实需要。
随着社会思想观念多元化和社会利益格局复杂化,海关人员在思想、能力、作风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不和谐因素,这也反映出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与关员需求的贴合度不紧、思想沟通效果与关员期盼的匹配度不高、执法理念与形势变化的契合度不够等问题。通过实施“文化强关”战略,有利于进一步拓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域和平台,发挥文化在凝聚人心、沟通情感、化解矛盾、融洽关系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形成互助协作、共建共享的和谐发展氛围,为共建文明和谐口岸作出贡献。
二、海关文化建设需要重点把握的几对关系
海关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要用唯物、辩证、系统的方法来予以推进。在这一过程中,尤其应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一是处理好“魂”与“体”的关系。就海关文化自身来看,海关核心价值观是其中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推进“文化强关”战略必须把铸造关魂作为首要任务,同时要选择群众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来强化核心价值观的统领力和主导力。跳出海关文化来看,要增强文化建设与各项工作的有机融合,进一步提高文化对业务建设和队伍建设的支撑能力,由内及外、由里及表地推动海关工作实现内涵式发展。
二是处理好“种”与“播”的关系。要遵循文化建设的特点,力戒追求“短平快”的做法,通过精神领域长期的教育熏陶,使主流价值观由入耳到入脑,最终植根人心。同时要善于激发关员的文化自觉和文化创造力,使每个个体成为海关优秀文化的代言人,使海关行业成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品牌。
三是处理好“教”与“乐”的关系。促进关员全面发展是海关文化建设的目标所在。在推进中,既要充分发挥文化教育感召的作用,也要重视发挥文化凝心聚力的作用,通过搭建创作源于关员、活动依靠关员、舞台展示关员、成果惠及关员的群众性文化平台,使关员在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中陶冶情操、愉悦身心、温润心灵,营造心齐气顺、和谐奋进的良好氛围。
四是处理好“内”与“外”的关系。海关推进“文化强关”战略,既要从“大文化”着眼,全面履职,发挥进出境环节的“文化把关”作用,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和对外文化交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也要从“小文化”着手,不断丰富和发展具有鲜明行业特色的海关文化。既要触角深入一线,加强基层海关文化建设,也要兼顾上下左右,倡导包容开放、互利合作理念,主动深化与有关部门、地方党政、进出口企业的交流合作,努力构建和谐国门、和谐口岸。
三、结合实际全面落实“文化强关”战略
(一)突出内强素质,促进队伍全面发展。
内强素质是海关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要从内强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两方面入手。一方面要提高各级领导干部贯彻科学发展的能力。抓好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理论武装工作,创新处级领导干部理论轮训班的形式,丰富和拓展两级中心组理论学习内容。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形成一批推动海关科学发展的方案、制度、规划等成果,引导领导干部立足本职岗位,把文化建设成果转化为高质量完成工作任务的实际举措。另一方面要推动队伍思想理论建设。深化学习型海关创建工作,指导各单位、各级党组织围绕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理论教育,贴合关员需求积极拓宽学习内容和形式,建立党员述学、群众评学、组织考学等制度,推动建立学习型党组织、青年政治理论学习营、理论学习资料库、党建暨思研骨干专题学研等行之有效的团队学习载体,着力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讴歌科学发展观真理、展现海关人理想信念、指导海关工作实践上求融合。
(二)强化价值引领,培育队伍文明风尚。
海关文化需要“人格化”,即需要由人的言行来承载、宣扬。因此,典型引路和以点带面是拓展海关文化受众和影响范围的重要手段。一方面要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工作机制,充分挖掘节庆日、纪念日等教育资源,广泛运用网站、刊物、短信平台、教育基地、“学雷锋”实践载体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海关核心价值观和上海海关共同价值取向入脑入心。另一方面积极延伸创先争优活动的效应,结合中央、总署、地方和我关的各类评先工作,建立培养树立先进典型的长效机制。通过建设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巾帼文明岗、青年文明号、文明示范窗、先进人物工作室等,积极孕育、孵化覆盖各业务门类、涵盖工作生活各层面的先进典型和服务品牌。综合运用“我身边的故事”征集活动、荣誉室、先进事迹报告会、网络、宣传册等方式大力挖掘、宣传身边的先进典范,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全关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风尚。
(三)发挥规范功能,塑造行业文明形象。
突出海关文化的“学军”特点,通过适宜的文化方式,让广大关警员自觉接受文化所倡导的价值理念和规范,塑造队伍令行禁止、廉洁高效的工作作风。一方面推进内务规范建设。加强与军队单位的双向交流,走进军营开展“支部共建”、“主题党日”、“军歌文化”等活动,学习借鉴军营正规化建设的经验和做法,依据《海关内务规范》规范关员日常行为,建立健全内务规范和政风行风长效督察机制。另一方面把窗口作为展示海关文明形象的重要载体。继续深化“三亮三比三评”活动,推广监管现场文明执法用语,建立窗口规范服务的工作制度和实地监测标准,各业务窗口广泛实施“倡导优雅言行、建立优良秩序、培育优质服务、建设优美环境”的“四优”行动,通过召开座谈会、调研走访、海关“12360”服务热线及调查问卷等形式,诚恳接受群众和媒体的监督评议,及时改进服务举措,努力打造海关优质服务品牌,努力把海关窗口建设成有效监管的窗口、优质服务的窗口、传播雷锋精神的窗口。
(四)推进文化共享,创造和谐人文环境。
要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对内针对广大关警员多层次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拓宽文化活动载体,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建立经常性的心理沟通机制、预警反馈机制和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发展健康向上的海关网络文化,鼓励基层单位、文体协会和广大关警员自编自演、自创自练,因地制宜开展文化讲座、读书征文、文艺作品创作、趣味运动会、文体比赛、文艺联欢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使文化活动全面覆盖、热在基层、乐在群众。对外,倡导诚信守法的企业文化,按照“守法便利、违法惩戒”的原则,强化企业分类管理,引导企业守法自律,营造诚实、自律、、守信、互信的进出口信用环境。加强与兄弟海关、地方政府、口岸单位、相关企业的联动共建,在党建工作、文明创建、反腐倡廉、文化交流等方面建立合作共建机制,定期组织形式多样的共建活动,借鉴吸收各行业文化建设的经验和成果,合力构建和谐国门、和谐口岸、和谐社会。
(五)加强组织领导,健全文化建设保障机制。
实施“文化强关”战略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必须加强组织领导,汇聚全关智慧,调动各方力量,统筹各种资源,开创全关上下共谋文化发展、共促文化繁荣的良好局面。一方面要建立齐抓共管、广泛参与的文化建设工作体制和工作格局,把文化建设纳入海关改革建设总体规划,与业务建设同研究、同实施、同检查。积极研究配套政策措施,在保障干部职工的文化权益、鼓励文化精品创作、加强基层文化基础设施等方面建立相关的制度,对于文化建设成效显著的集体和作用突出的个人,及时予以表彰奖励,积极培育基层特色文化品牌。同时要充分重视文化人才培养,从文学、书画、网络、音乐、舞蹈、曲艺、体育等各个方面打造文化骨干队伍,造就一批高层次、高素质、高境界的骨干队伍乃至文化领军人才。通过定期专业培训和交流活动,不断提升文化人才的专业素养,积极为文化人才参与海关文化建设活动创造条件、搭建平台,促进他们提升素养、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