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人物——航交所运价备案科班轮运价分析员朱斌鹂

【信息时间:2013-09-11 21:00  阅读次数: 我要打印】【关闭
 
  朱斌鹂,1975年出生,19967月毕业后进入上海航运交易所市场部从事运价备案工作。她勤勤恳恳、兢兢业业,17年如一日坚守在运价备案的工作岗位上。从1997年交通运输部在两省一市试点运价备案工作,到国际航线、台湾航线以及即将实施的内陆运输运价备案,从纸质备案到电子化备案,从最初的手工录入系统到现在的自助备案系统,她见证了运价备案工作的发展,也伴随着运价备案工作一同成长。

  俗话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但这句话用在朱斌鹂身上却并不合适。17年见证1份执着,她身边的同事更换了一批又一批,称呼也从“小朱朱”变成了“朱朱姐”,但她始终坚守在运价备案的岗位上。

  运价备案制度实施之初,备案受理员只有朱斌鹂一个人,所有的运价都是她手工一条一条录入系统,工作的辛苦和难度可想而知。可是她没有半句怨言,每天不管多晚都坚持将工作完成才离开,今天的工作绝不拖到明天。随着备案范围的扩大和备案企业数量的增加,科室的成员也在逐渐增多,但由于工作任务繁重,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朱斌鹂所在的科室承担着全国153家班轮运输企业和4317家无船承运业务经营者的运价备案规范、指导、受理和检查工作。自2009年交通运输部正式发文指定上海航运交易所为运价备案受理中心以来,她所在的科室共受理运价信息计2353万余条,仅2012年一年就受理运价记录80万余条。

  2010年,无船承运人运价备案是正式实施后,由于无船承运业务经营者个体繁多,规模不一,经营地及主体变更快,给运价备案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在朱斌鹂的带领下,科室加班二个多月,通过各种手段,联系各家企业,电话联络7900余个,传真5500多份,来电咨询4300多个。经过多轮的电话通知和各种媒体信息发布手段,仅仅两个月,3644家无船承运企业就联系到3310家,其中近2233家已提交备案申请表,实际备案1702家企业。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国际集装箱运输市场的运价得以稳定。以中日航线为例,受经济危机的影响,平均运价为-300美金,也就是著名的“零运价”、“负运价”。经过重点监管和协调,中日航线运价上涨了近200美金并维持稳定。按照上海口岸每周20000TEU的箱量计算,运价备案制度的实施在一条航线一个口岸上,就能为班轮企业带来每周近400万美金的利润!

  由于企业备案受理工作时效性很强,周末和节假日也需要人员留守。为照顾外地在沪工作的同事,她主动承担起节假日的值班工作,放弃了与家人共度佳节的时光。对她来说,运价备案中心就是她的第二个家,运价备案科的所有同事都是她的家人。为了这个大家庭,她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由于工作出色,她所在的科室曾多次被评为上海市“工人先锋号”和所在系统的“青年文明号”。

  十七年,从花样少女到为人母亲,她将自己最美好的年华奉献给了运价备案工作,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实现着爱岗敬业的承诺。

  (撰稿人:芦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