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航行船舶进出口岸申报EDI系统
上海海事局以信息化为突破口,整合资源,创新管理模式,再造业务流程,提高了上海口岸海事管理效能。2007年,上海海事局把危险品申报管理软件、海事现场监督管理等软件整合到海事业务管理信息平台,以提高口岸查验和现场监管效率,保障上海口岸水域的安全和便捷。为了提高长三角口岸的通关效能, 2008年4月23日,上海海事局的国际航行船舶动态实现了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共享。2008年,实施上海港外贸危险货物申报无纸化举措,提高了口岸危险货物的通行效率。2009年,上海海事局进一步创新通关监管模式,在吸取以往信息化建设的经验后自行研发了船舶进出口岸EDI申报系统。辖区各代理单位都通过客户端进行船舶7日动态、24小时动态、船舶基本信息、保安信息、查验信息的EDI申报,海事审核人员在审核端进行审核。系统有效运行四年多来,每年都有四万多艘次的国际航行船舶通过无纸化EDI申报系统进行便捷申报,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有力地实现了上海海事局船舶进出口岸无纸化申报工作,推进了上海海事局海事管理信息化建设,也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添上浓浓一笔。
2010年,上海海事局开展了EDI申报和现场监管一体化软课题的研究,课题通过评审。课题成果在实践中得到了应用,尤其各分支局在现场开展港口国监督检查(PSC)检查前。通过EDI申报系统就能了解船舶的基本信息、船舶靠离泊动态等情况,为提高现场监管的有效性奠定了基础。
2010年,为了做好世博水上安保工作和对拟靠泊或途经世博核心管制区水域的国际航行船舶(包括中国籍国际航行船舶)的安全管理,上海海事局在EDI申报系统上开发出新的功能:一是在国际航行船舶办理进口岸申请时“EDI口岸申报系统”自动提示该船是否经过世博核心管制区,提高了口岸管理的科技含量。世博期间,系统共自动提醒259艘次进出世博核心管制区的国际航行船舶,提高了世博管控的效能。二是疏理了对外开放码头数据库,增加了码头的地理位置信息并标明各对外开放码头所属世博管控的区域,为世博水上安保指挥信息(GIS)系统信息效能的发挥完善了基础数据。三是对“EDI口岸申报系统”增加了英文字段,并进行了软件的修改和完善,具备了发布上海海事局的英文版国际航行船舶动态的功能,进一步提高了上海口岸的电子信息化水平。
多年来,通过EDI申报的国际航行船舶动态经过审批后,可以一次性自动生成动态并向外发布,为港航企业、船舶代理以及口岸查验单位正确的掌握船舶动态,开展各项生产作业提供了便利,得到了他们广泛认可。
(陆新明 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