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之美
——亚太航空枢纽港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在《上海航空枢纽战略规划》的指引下,上海航空枢纽建设和运营质量不断提升。浦东、虹桥机场先后完成大规模扩建,形成上海“一市两场”、4座航站楼、5条跑道、2个国际货邮转运中心、1个综合保税区的总体规模,具备年旅客量1亿万人次、货邮500万吨的处理能力。2012年,上海两大机场共保障飞机起降59.7万架次,实现旅客吞吐量7871万人次,货邮吞吐量336.8万吨,跃升世界最繁忙机场行列。浦东机场货邮量稳居全球第三,率先建成国际航空货运枢纽。枢纽航线网络基本达到国际大型枢纽水平,与上海通航的国内外城市达到231个。安全服务和运行品质跻身世界先进机场行列,浦东机场在国际机场协会测评中得分保持全球前十,虹桥机场荣获Skytrax“世界最快进步机场奖”和“四星机场”称号。2012年4月,上海市政府和中国民用航空局签订《关于加快上海民航发展的战略合作协议》,上海航空枢纽建设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A-7-1)亚太地区最具吸引力核心枢纽——浦东国际机场。2008年3月,浦东机场扩建工程投入使用,拥有2座航站楼、3条跑道,年旅客吞吐能力为6000万人次,货邮吞吐能力420万吨。
●(A-7-2)浦东机场总体规划。新规划将“四个独立式的航站楼”改为“一体化航站楼加卫星厅”的新布局,跑道数量由原来的4条增加到了5条,结合西货运区建设,提出了上海发展现代航空物流园区的方案,更加符合世界级航空枢纽的发展趋势。
●(A-7-3) 国内最具人性化机场——虹桥国际机场。2010年3月,虹桥机场扩建工程投入使用,主要包括第二航站楼、第二跑道,2015年,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4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00万吨。
●(A-7-4)虹桥机场总体规划。将原1700米的远距离跑道调整为一组365米的近距离跑道,腾出约8平方公里土地,从而能将高铁车站、磁浮车站及西航站楼等三个主要对外交通设施整合到一块,形成虹桥综合交通枢纽,成为上海服务长三角的交通和经济纽带。
●(A-7-5)航线网络基本达到国际大型枢纽机场水平。上海机场航线网络通达全球,中转比例不断上升。截至2012年底,目前,共有90家国内外航空公司开通了上海的定期航班,与上海通航的国内外城市有231个。
●(A-7-6)航空运输在城市综合运输体系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上海机场旅客发送量占城市交通运输系统总发送量的比重从2000年的13%增长到了2010年的26.9%; 2012年,上海两场旅客吞吐量占华东地区机场吞吐量的39.6%,占全国机场旅客吞吐总量的11.6%,其中,国际旅客吞吐量约占全国机场国际旅客吞吐总量的三分之一(31.2%)。
●(A-7-7)浦东机场国际货运枢纽地位初步确立。自2008年以来,浦东机场货邮吞吐量持续排名全球机场第三。UPS和DHL的转运中心相继动工,浦东机场成为全球首个同时吸引两大国际物流集成商入驻并建立地区级转运中心的机场。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封关运作,货运枢纽功能得到增强。
●(A-7-8)建成大陆首家全天候公务机基地,进一步完善航空枢纽功能。2010年,中国大陆首家具有完善功能和设施的全天候公务机专用地面保障基地在虹桥机场建成启用,可满足年起降6000架次公务机的地面保障需要,进一步完善上海航空枢纽功能,提升中国民航和上海城市的形象。
●(A-7-9)安全形势持续平稳。在航空运输量高速增长的同时,上海机场逐步形成了行之有效的“一市两场”安全管理模式,并圆满完成了奥运、世博会等一系列重大保障任务。2012年,浦东机场实现通航以来的连续第13个安全年,虹桥机场实现自民航体制改革后的连续第25个安全年。
● (A-7-10)让每个进出上海机场的旅客满意。开通浦东机场远程值机、设立昆山城市航站楼、商品与上海市区同一等级商圈“同质同价” 、引进香港机场专业管理力量……在建设一流硬件设施的同时,上海机场以世界一流枢纽机场为标杆,不断提升服务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