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结算中心:其实质就是企业集团内部具有全球贸易资源配置职能和国际化运作的资金结算中心和订单中心。
国际贸易结算中心试点
从单纯依托本国进出口贸易向全球贸易控制功能转变(具体包括全球贸易营运与控制功能,贸易核心资源的集聚功能);国际贸易结算中心功能是国际贸易价值链中的高端,其形成有利于推动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在全球国际贸易市场占有份额的扩大和竞争地位的确立;同时也有利于加快人民币结算的国际化进程。
国际贸易结算中心业务是指本国(地区)或者对外贸易区内的商业机构提供的货物直接由关境外的生产地付运到客户,而不经过该商业机构所在国家(地区)或者对外贸易区。根据贸易链上下游和供应产业链的关系,将国际贸易结算中心业务模式归纳为:1、转口贸易延展模式(结算中心的资金流和订单流的上下游两头在境外,货物流也在境外运作);2、国际贸易组合模式(结算中心的资金流和订单流的上下游两头在境外,货物流跨境运作);3、保税贸易延展模式(结算中心的资金流和订单流的上下游一头在境外、一头在境内保税区,货物流跨境运作)
2010年8月国家外管局正式批准上海综保区开展人民币国际贸易结算中心外汇管理试点。2012年8月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复同意延长上海综保区国际贸易结算中心外汇管理试点期限,并新增30家试点企业,将综保区试点企业数累计扩大至50家。截止2012年9月底,结算中心专用账户贸易额累计完成65亿美元,力争年内达到100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