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四代为灯塔献出了三条生命、《灯塔世家》主人公原型——叶中央
叶中央的灯塔故事得从他的爷爷讲起。爷爷叶来荣在清朝光绪年间就是白节岛上的灯塔工,上世纪30年代,父亲叶阿岳也到另外一个小岛上做了灯塔工。由于父亲常年在岛上工作,母亲便带着他们兄妹三人长期住在父亲工作的小岛上。1945年10月,台风袭来,给灯塔工定期送生活物资的一条小船被海浪打得东倒西歪,叶阿岳上了小船,想帮小船转到背风处,不料一个大浪打来,船被打翻了,他的父亲被卷入大海。一个星期后,他父亲的尸体在对面的岛上被人发现,“我和母亲去见了父亲最后一面……”说到这里,叶中央的声音变得很低。
妻女乘船探望,双双遇难
父亲遇难后,母亲带着弟弟妹妹返回了老家嵊泗,而5岁的叶中央则被爷爷领上了白节岛,和几位灯塔工一起生活,直到9岁,他才被送到母亲身边去上学。1959年,在爷爷的介绍下,19岁的叶中央成了鱼腥脑岛上的一名灯塔工。22岁时,他结了婚,但每年只有15天假期,只能回一次家。1971年春节前夕,已经整整一年没有回家的叶中央将回家过年的机会让给了同事,他给妻子写了一封信,让她带着孩子来岛上过年。当时,妻子要从嵊泗老家到他工作的岛上,得转六次船,用四天时间。一天,两天……第四天,附近岛上定期给灯塔班送物资的船老大终于来了,船上却不见叶中央妻女的身影。船老大告诉叶中央,他的妻子在岱山生病了。他随船老大到达岱山后才知道,妻子和两个女儿乘坐的小船在海中翻了,妻子和5岁的小女儿一起遇难,被打捞上来时,妻子还死死地抱着小女儿。当时7岁的大女儿幸运地被人救上了岸,儿子由于没同行,也幸免于难。
“办完丧事,大家都劝我别再做灯塔工了,我也觉得很对不起妻子和女儿,不想做了。但三个月后,我还是觉得自己喜欢做灯塔上的活,将一双儿女托付给岳母,自己又上了白节岛。”叶中央说。1984年,叶中央说服老母,又把独生子叶静虎送上了岛,他成了叶家的第四代守灯人。1971年,重返工作岗位后,叶中央常会睹物思人,想起为和自己团聚而遇难的妻女,他向单位要求换一个岛,几个月后,他上了白节岛。
“灯塔世家”四代人驻守灯塔
1975年,经人介绍,叶中央和岱山姑娘曹秀恩结婚,第二年生下了一个女儿。他依旧是一年半载才回一次家,妻子生女儿时他不在身边,后来等他回到家,打开房门,发现四个月大的女儿独自一人躺在摇篮里哭。原来,三个月产假结束后,妻子上班去了,女儿被独自锁在家中。看着已经尿湿衣服的女儿,他眼泪刷刷地流了下来。“他干起工作来什么也不管。”坐在一旁的妻子曹秀恩说。12年前,曹秀恩因患肠癌到上海做手术。这时,交通部刚好在镇海航标区检查灯塔保养,叶中央没等妻子刀口愈合,就返回了岛上。妻子只好每天走很长的路去化疗,走不动了,就中途歇一歇。长期的海岛生活,使叶中央患上了风湿性心脏病等疾病。
镇海航标区管辖的灯塔有13个,他先后守护过白节岛、花鸟岛、小板岛等8座灯塔,其中最长的是白节岛,呆了15年。他呆过的半洋岛面积仅0.7平方公里。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设备落后,每小时都要给灯塔上一次发条,台风来时,也不能间断,无数次,他和同事人拉人爬上灯塔。
1987年,叶中央被评为中国海员工会首届金锚奖(最佳灯塔工),1988年,他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一年后又被评为全国劳模,1999年和2004年,他两次应邀进京参加国庆观礼,并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1998年,以叶中央一家为原型的电影《灯塔世家》公映。“我好几次看到这个片子,每次看完后都会想起我死去的亲人,很难过……”叶中央说。
(潘洁沣 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