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试验区挂牌以来,上海海关围绕“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区内自由”要求,加大海关监管模式改革创新力度,先后推出11项监管制度创新举措,努力实现安全便利、有效监管。主要举措有:
一是借鉴引入负面清单管理理念。按照国际公约和国家现行管理规定,梳理发布了自贸试验区进出口(境)货物适用的贸易管制措施。明确国家4种禁止进出境和57种涉及进出口监管证件的商品不属于“一线放开”范围,对清单上的货物加强监管,对清单外的货物确保高效便捷流转。
二是推进一线进境货物“先进区、后报关”试点。已有47家区内企业参加试点,试点范围覆盖海、空运渠道。自挂牌以来截至1月底(下同),累计办理业务139票,货值2.04亿美元。企业通过海关信息化系统自助办理提货申请手续只要10分钟,货物到港后提货入区时间缩短了2-3天,企业物流成本平均减少10%。
三是启动区内货物“自行运输”试点。确定了7家试点企业、设计了4条运输路线开展试点,让企业在运输工具、物流管理方面拥有更大自主权,促进区内4个区域间货物自由流转。累计办理试点业务27票,涉及货值958.3万美元。
四是推行“分送集报”申报模式。对每月进出自贸试验区货物批次30次以上的企业,可先办理货物的实际进出区手续,货物进出区后的30日内再集中办理报关手续。较传统的逐票申报方式,货物周转速度大大加快。
五是统一简化进境备案清单。目前上海关区的特殊监管区域进出境货物采用两种备案清单格式:一种含29项申报要素,适用于外高桥保税区和物流园区;另一种含40项申报要素,适用于洋山保税港区、机场综合保税区等其他区域。为此,该关以29项申报要素为基础,探索统一简化自贸试验区备案清单格式,并向总署提交了请示方案。
六是实施卡口智能化管理作业。完成部分卡口通道的升级改造工程,初步实现了单证电子扫描、卡口自动验放功能,车辆过卡流程从“两下两上4敲章”转变为“零下零上不敲章”,平均过卡时间从6分钟缩短至30秒,促进一线、二线有序衔接,在安全管住的同时提高物流监管效率。
七是推广通关作业无纸化。目前洋山保税港区的通关无纸化试点范围已覆盖了一线进、出境和二线进、出区环节;其他3个特殊监管区域在部分环节也开展了试点。同时,该关正着手研究在自贸试验区内率先试点取消报关随附单证,探索实施随附单证分类管理、企业自存等新措施,帮助企业减负增效。
八是落实选择性征税模式。对区内企业生产、加工并经“二线”销往区外的货物,允许企业选择按照进口料件或货物实际报验状态申报缴纳进口关税。
九是创新实施工单核销模式。在洋山保税港区、机场综保区试点工单核销新模式,对于实行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管理的企业实施以工单数据为基础的核销模式,通过对企业申报的进出区数据以及工单数据的计算,实现对企业进出耗存的动态管理。下一步争取将该模式推广到外高桥保税区和保税物流园区。
十是优化企业管理服务方式。在区内综合服务大厅设立“一口受理”式海关服务窗口,提供政策咨询指引、企管手续办理、创新试点指导等服务。首次将原本由直属海关统一办理的报关员注册登记业务下放至窗口,方便企业“区内事、区内办”,区内企业可自主选择在窗口或4个区域主管部门办理海关注册登记业务。窗口累计接受咨询8342人次,办理企业及报关员注册等企管业务1642起。
十一是率先启动关检合作“三个一”试点。在自贸试验区范围关检通过“一单两报”系统在区内办理“一次申报”货物258批,共同实施查验货物418批,同时放行货物39279批,有力推动协同监管的综合执法体系建设。
(上海海关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