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批从上海口岸入境的大轮散装大豆,在完成现场检验检疫查验取样和实验室检测后,口岸人员轻轻一点鼠标,两分钟就完成了疫情信息处理、品质结果计算和截获疫情上报,这在以往要花上整整两天。随后大豆运往加工企业,也只需通过电脑屏幕就能跟踪流向,入库、出库、加工和下脚料收集处理尽在掌握,通过在线审核加强监管,省去了跨地区、跨监管机构带来的周转不便,又节省了二十多个工作日。如果想进一步了解情况,可以按条件组合查询,疫情历史截获情况和进口贸易趋势一目了然地呈现在面前,这就是进境粮食检验检疫管理系统带来的便捷与高效。随着我国进口粮食规模的不断扩大,对其检验检疫及后续监管的信息化管理需求愈来愈迫切,如何合理统筹、宏观调控成为当下的重要课题。进境粮食检验检疫管理系统的出现将对这一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吹来管理模式改革的新风,这也是推进“数字化动植检”的最好体现。
信息管理数字化
在改革浪潮不断迭起的当下,切实转变发展模式势在必行,而运用数字化的手段可以更加灵活高效地开展工作,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谓“数字化动植检”指的是,以信息化和数字化技术手段整合各类检验检疫资源,提高技术手段,完善监管模式,全面提升动植物检验检疫监管水平。它不仅仅是简单的用计算机设备、数据库建设来概括现有的工作,更是通过数字化的手段来实现操作规范化、流程便利化和管理信息化。
2011年,上海,浦东检验检疫局动植检处的几位专家正围坐在一起研究信息化管理进境粮食的科技课题。作为“数字化动植检”发出的一声强音,进境粮食检验检疫管理系统的研发雏形是浦东局申报的科技项目课题,即构建一个信息查询系统,服务于一线粮食检验检疫工作,促进现场操作的规范化和采用标准的一致性。很快,这一课题就得到了上海局乃至国家质检总局的关注,希望能开展深入研究,搭建信息化平台,实现全国粮食进口的统筹管理,并委托上海检验检疫局研发,课题的重要意义彰显无遗。最终,在大家的群策群力下,形成了现在这套集查询、分析、计算、监管于一体的综合性管理系统。
我们常常在工作中提到“一站式服务”的理念,而这套系统正是建立了一站式信息综合服务平台。通过平台工作人员可以自动提取所需信息进行数据上报,或者根据需求提供粮食产品全面的分类统计、组合查询;另外,还设计了用于查阅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议定书等的专门界面,便于人员及时掌握政策动态;同时对于历史截获情况、风险分析警示给予提示,帮助一线人员更好的制定检验检疫计划。面对“上面千条线,底下一根针”的现实情况,这样的数字化管理,进一步提高了一线检验检疫人员的责任感和积极性,避免了信息获取的不对称,从而牢牢掌控了数据的事实,创新了工作方式,提高了工作水平。
整合资源数字化
大数据蕴含大智慧。随着大数据时代的繁荣,数据就像是一个潜力无限的金矿,蕴藏着巨大的信息价值,等待有卓识远见的“矿工”来挖掘与运用。
进境粮食检验检疫管理系统从一开始就把握住了“大数据”的核心理念,具备智能化整合多个操作系统的能力。它从一线采集数据,分类导入,将相互孤立的几个数据库进行关联,构建立体化的粮食信息处理、统计、查询中枢,解决重复录入、消除数据孤岛,形成最全面的底层数据库,实现一站式查询。
目前,系统已在上海局范围内进行了CIQ2000、许可证管理系统、实验室管理系统和疫情上报系统的数据库关联,形成了进口粮食相关信息的一体化,通过预先设计的处理程序将各个系统的底层数据匹配排列后形成新的数据条目,在最终的查询统计功能中可以调取。
如此宝贵而全面的数据,怎么合理运用才是关键。为了响应上海局建设“智慧口岸”的目标,系统以用户需求为导向,通过创新手段,根据用户需求处理实验室检测数据,过去需要依靠大量人工计算的如有害生物检出种类、种次等数据的困难得到了有效解决。系统通过先期的需求设计,对原始数据进行后台处理,包括杂草千克粒、品质全船加权平均值、安全卫生项目与标准的比对,同时结合统计查询功能分类汇总有害生物检出种类、种次等数据,在不额外增加一线工作量的前提下做到了统计数据的科学性和真实性。
不仅如此,这种数据的关联与整合,可及时帮助管理层提供更加准确、更多样化的数据参考,为直属局、国家局判断进口粮食贸易趋势、粮食疫情截获预警、全国各口岸粮食业务开展分析、进出口商分类管理等政策决策提供全面的数据支持,起到风险预警的作用。
后续监管数字化
“数字动植检”带来的是数据的革命,更重要的是充分体现了“科技兴检”的意义,推动了监管模式的创新,为企业为客户谋取实实在在的便利,产生积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随着上海口岸进境粮食的逐年增长、国外相关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压力以及国内客户的需求增多,口岸与属地机构信息资源无法共享或沟通不畅,已成为阻碍提高其通关便利化水平的挡路石。而粮食安全已经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进境粮食携带疫情风险高,口岸无法有效处理,进境后流向复杂,属地又无法第一时间获取准确信息,导致监管难度大,一度让工作人员束手无策。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研发者最终确定将粮食调运机制以及加工、仓储企业纳入系统管理,全面开发后续监管功能,完成了进口粮食检验检疫监管工作的最后一块拼图。
系统专门设计了进境粮食后续监管的界面,对粮食流转进行全程信息化管理,每一批从口岸入境的粮食都能随时从系统内调出所处状态,即使跨省跨市,也能准确定位。在检验检疫机构内部,系统实现了口岸局和属地局客户端的联通,对于初审、调运等纸质联系单用信息化传递,同时对于整批粮食的基本概况也一同传递,真正做到信息的无缝对接。
此外,浦东局正在积极着手企业信息的维护以及企业使用客户端的设计。检验检疫部门可根据需要设定分级审批权限,对于加工和仓储企业,由属地局实施信息维护,包括其仓储、加工能力,仓库情况等,便于今后企业端在网上进行出入库及加工核销,检验检疫通过核销台账和实地抽查进行监管,让企业也享受到大数据时代的便利。
口岸和属地的互联互通,检企之间的共享合作,使得这些散落在全国各地的仓库和加工企业,通过系统更加明晰地呈现在检验检疫部门面前,实现了数据层面的平面化管理,为进境粮食监管开创了一片新天地。
大数据的时代已然到来,改革的道路依然艰巨。进境粮食检验检疫管理系统的投入使用,为发展“数字化动植检”注入了勃勃生机。未来,系统将开展跨直属局的粮食转运及后续监管流程测试,推广系统应用,根据不同的数据库形式制定个性化改造方案,让更多的兄弟机构参与进来,使其具备全国联网信息交互能力。一条粮食检验检疫管理中枢的数字化建设之路豁然开朗起来。
来源:上海检验检疫局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