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这颗开埠百年、中西交汇的远东明珠,辉映着一段段融合、前进、开放的历史。
上海检验检疫局与上海纺织控股集团,一个是驻扎在上海口岸的国门卫士,一个是萌芽于上海的“母亲工业”,携手6年跋涉路,留下闪光足迹。
作为贯彻落实“一企一策”举措的平台,合作担负着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稳定出口大局的使命。然而,作为检验检疫整个对外融合章节中的一节,这份检企协议更多承载着有关聚智奉献、先行突围等责任。它的落地与践行,浓缩着上海检验检疫人对改革不懈的追求。
“这是时代的召唤!”上海局局长徐金记说。
责任:正在聚焦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作为上海传统纺织业“航母”的纺控集团遭遇“寒冬”。事实上,随着近年来传统外贸模式式微、上海转型,加之国外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上海纺控在服装服饰出口方面早已受到强烈冲击。
出口型企业和几十万纺织人面临的困难,会直接影响上海这个外向度高、外经贸依存度强的城市经济平稳乃至社会稳定。
在非常时期,上海局以责任为动力,知难而上。2008年9月10日,带着殷殷期许与美好憧憬,上海局局长徐金记与上海纺控董事长席时平的手紧紧握在了一起……
一切想在先、走在前。6年后,席时平回忆起最初的合作感慨万千:“我们收获的不仅是共度时艰的经验,更重要的是检企关系的深刻变化。”
翻开第一份协议文本:推进企业的分类管理;优先扶持企业“直通放行”的验收和试运行;率先在一类企业中进行“信用监管”试点;推进企业检测机构的CNAS实验室认可……“信”字打头,“质”字为底,清新之风扑面而来。
合作协议签署后,上海纺控下属新联纺公司成为全国第一家检验检疫“诚信企业”,总经理黄勤说:“(信用管理实施后)公司出口产品的平均交货期缩短了3天,一年内企业节约成本高达400万元以上。”
上海市纺织科学研究院下属上海市毛麻纺织科学技术研究所和上海纺织工业技术监督所相继获得外贸出口商品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资质,可以具有与检验检疫实验室相同的效力。
新联纺则与上海局实验室合作,共同制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阻燃面料芳砜纶产品的中国标准,为芳砜纶阻燃系列产品占领市场打下扎实基础。
合作渠道贯通以来,集团就这样在转型发展中越走越顺,包括三枪、民光、飞马在内的一类以上资质企业,从60%上升到100%,“高品质、讲诚信”企业享受到的是“直通放行”、“一次报检,分批放行”等创新制度,年进出口额从24亿美元迅速翻番至50亿美元。
尝到甜头的纺控人,将更多精力投入到自我控制和质量管理上。席时平认为,企业的权利和义务由此得到了高度统一。
作为此番合作的有力推动者之一,上海局党组成员、浦江检验检疫局局长谢秋慧最为强调的合作价值,也正在于此:“检企合作要达到互利共赢的效果,最重要的应当聚焦企业第一责任人,管理者自然成为监管者。”
试验:正在进行
连续3天的采访,随时挂在纺控事业发展部部长汤春方嘴边的就是“勇气”二字。
“在仔细研读自贸区检验检疫政策后,我笑了,有很多都在我们纺控实行过。”汤春方告诉记者,“回头想想,上海检验检疫人真有勇气。”
上海局通关处处长凌活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如今自贸区试什么,正是来自一线的需求与研判。
由此看来,检纺合作成为“试验田”的试验田,有其必然性。
外贸要发展,转型是根本。纺控总裁朱勇说,上海纺控是一个以出口为主导的外向型企业集团,为寻求更大发展、扩大进口成为其外贸发展的一个突破口。2010年新联纺开始接触进口食品保税业务。在浦江局牵线搭桥完成前期筹备工作后,新联纺又享受到了检验检疫准备试点的预检验管理制度。
预检验管理,意味着前移检验关口,此前需要15个工作日的食品、化妆品报检通关,缩短至3个工作日。
黄勤说,受惠于预检验等一系列帮扶制度,新联纺保税业务金额第一年是1000万美元,而到2013年已达1.5亿美元,今年预计将达2.3亿美元。
回头看,当时创新试点的预检验管理、直通放行、分类管理等制度内核,实际正与如今自贸区“一线放开、二线管住,进一步强化监管协作”的要求不谋而合。
检企合作,不仅让企业一线发声渠道更顺畅,更为检验检疫人的敢想敢为打上了“安全标签”。这正是席时平念念不忘的检验检疫人的“超前思维”,良性互动中诸多检验检疫创新制度,借“合作”,从探索过程到逐渐取得政策依据成为规范,从而推向更大范围。
思路:正在转变
大象无形,却有力量。
若说检纺合作是上海局整个对外融合进程中的一个成功缩影,意义便在此。
浦江局法综处处长刘俭是6年合作全程参与人员。在他眼里,比起付出,一线人员从合作中获得更多:“我们学会的不是怎么管,而是怎么去思考管。”
比如在纺控探索试点的分类管理模式。上海局检验处处长王骁介绍,分类管理的实行,是从对货物的管理,转变为对运营企业实行诚信管理,在更高层次上实行风险管理。分类管理,是上海局在监管模式上的根本转变。
“上海发展的不断调整要求检验检疫管理模式的改变。”徐金记说,“因此我们要在整个区域经济大环境中定位自身,看到发展的方向。”
思路转变,视角随之开阔。
伴随口岸的需求,检验检疫在管理上也在“放开”:
——“直通式报检+进口无纸化通关”模式,整个流程完全自动化,报检时间缩短至每批30分钟内。
——在洋山港,查验员用一台专用手机拍下数据并即时传回后台,审核无误后生成放行信息进入电子口岸综合平台,同时自动生成信息送达海关,核准后立即放行,前后不过20分钟,几乎实现“即查即放”。
与“放开”伴生的,是“管”得更科学、更有效:
——上海口岸进出境血液样本量最大的医药服务外包企业药明康德申请的绿色通道,与其资质、制度、诚信息息相关,符合国家安全标准后方放开审批,一旦违规则取消资质。
——上海局“三轮”驱动之一的快检快放根据企业诚信体系设计,对诚信度高、进出口质量一贯稳定的企业,报检后进入快速通道。
检纺合作产生的措施和理念,已经催生广泛的社会效应。更重要的是,探索的脚步还没有停下。
“他们一直想在监管模式上有所突破,想在改革创新上有所作为,这是一种与企业同舟共济,与形势同频共振的激情。”在席时平看来,上海检验检疫人充满了干事的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