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自贸区即将“周岁”之际,上海市规划局于9月18日发布了自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并征询各界意见。方案就外高桥(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洋山保税港区陆域及岛域)、浦东机场(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三大自贸区组成部分的功能定位、分区划分、配套公共设施等方面做出细致安排,批复总面积28.78平方公里。
根据上海市政府与自贸区管委会联手指定的目标,自贸区将力争在2-3年时间内,积极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和新兴贸易业态,加快探索金融服务业全面开放,着力培养国际化、法治化、市场化营商环境,力争建设成为国际水准的投资贸易便利、货币兑换自由、监管高效便捷、法制环境规范的自由贸易实验区。同时,自贸区将建立“多元可靠、结构优化、优化协调、高效节能”的能源消费和供应体系,实现能源结构低碳化。
外高桥:打造多功能国际贸易城
根据规划方案,自贸区(外高桥部分)的建筑规模将被控制在约850万平方米。其功能定位将是充分利用外高桥地区的产业优势,依托区域先发优势,促进外高桥地区逐步融入上海市北部地区(尤其是浦东新区北部地区)功能,打造成为以国际贸易服务、金融服务、专业服务功能为主,商业、商务、文化多元功能集成的国际贸易城。
其中,外高桥区域内的服务分区将主要形成金融、贸易、商业相对集聚的区域,重点发展总部经济、金融服务、国际贸易等功能业态。同时,综合布置公共设施、工业等用地,重点发展服务外包、高端制造、生产性服务等功能业态。而在配套物流方面,则将重点发展国际采购分拨、供应链管理、现代专业物流等功能业态。
“外高桥区域内的公共设施以满足整个外高桥片区内人员需要为主,主要包括餐饮、商业、文化、体育、医疗等。主要根据均衡布局原则,按照服务半径配置相应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专家告诉商报记者,外高桥区块还将依据自贸区转型发展要求,配套5-6条公交线路,结合轨道交通站点设置2处换乘枢纽,俱进路以南设置1处公交首末站,加强轨道站点的公交接驳,提升区域公交服务水平。
此外,在最为关键的客货运卡口配置方面,自贸区则将结合全新的监管模式予以优化,在临近轨道站点增设人行出入口,沿杨高北路形成客运交通走廊。结合客货运卡口分布,优化客货运卡口交通组织,从空间上实现客货分流。
洋山(陆域):可享双重政策叠加优势
在此次公布的详细规划中,凭借毗邻临港地区中心区、重装备产业园和物流园区,具有独特区位优势的洋山区块,将着重加强与临港新城各功能区之间的联动发展。其最终目标是,充分利用洋山深水港得天独厚的深水岸线和航运条件,依托自贸试验区和国际航运发展综合实验区的政策叠加优势,打造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国际航运服务功能区。
据介绍,洋山区块的陆域规划共分为服务、综合、物流三大分区,建筑规模控制在约530万平方米。其中,服务分区重点发展总部办公、大宗商品交易等功能业态;综合分区鼓励发展金融租赁、跨境电子商务、期货保税交割、研发设计等功能业态,也可兼顾相关物流服务功能;物流分区重点发展研发设计、国际维修检测、国际物流服务等功能业态。
由于地理位置距离申城市中心较远,洋山区块的配套道路交通将配置1-2条公交线路,分别在顺翔路-同望路,海港大道-同望路交叉口附近各预留1处公交首末站。加强区内外公交与轨交16号线的接驳能力,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水平。
而作为洋山(陆域)区域的重要配套公共设施,其服务功能则将主要集中在东北部围网区外围,涵盖餐饮、商业、文化、医疗、体育等公共设施。而围网区内部,也将视情况设置必要的餐饮和商业设施,满足功能需要。
浦东机场:突出亚太航空枢纽地位
作为发展成熟的亚太地区大型航空枢纽,浦东国际机场一直是自贸区内沟通境内外的重要环节。在此次公布的规划中,规划建筑规模达到450万平方米的自贸区浦东机场区块,将结合自身已有优势,重点发展航空金融、航空总部、商业商务等业态,打造具有竞争力和吸引力的国际航空服务和现代商贸功能区。
据专家介绍,目前浦东机场的最大优势在于客流、商流、物流的密集叠加,并且其周边的国际旅游度假区、商飞基地等项目也有望形成区域联动发展。未来,浦东机场地区将在目前的优势基础上,拓展高端商务、贸易等功能,重点发展国际快递、保税仓储、国际中转、国际采购、航空物流等功能业态,同时兼顾高端消费品保税展示与交易、监测检修、航空配套等功能。
“结合此前已经公示的第三跑道和卫星航站楼扩建工程方案,浦东机场有望根据运行经验,分别沿骆岗路、桃花源路增设行人出入口,便于人员进出。调整2号口为客货两用,加快推进规划3号货运卡口的建设,完善区域客货运交通组织,引导客货运分流。”
内部人士昨向商报记者透露,浦东机场的扩建工程已充分考虑自贸区未来发展需求,还将规划新增2条公交线路,沿骆岗路设置1处公交首末站,其中增设沿川汇路的公交线路,临近客运卡口增设公交站点,方便人员公交出行。
[ 新闻链接 ]
自贸区海关监管创新制度在全国复制推广
从海关总署获悉,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海关监管创新制度自昨日起开始在全国复制推广。
经海关总署授权,今年上半年,上海海关对外发布了可复制可推广的“集中汇总纳税”“保税展示交易”“先入区后报关”等14项创新制度,形成了“简政集约、通关便利、安全高效”的制度创新经验,改革红利逐步释放。
海关统计显示,目前上海自贸区进口平均通关时间较区外减少41.3%,出口平均通关时间较区外减少36.8%。今年1至8月,上海自贸区进出口货值为 500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2%,增速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8.6个百分点。目前自贸区内向海关注册的企业已达1.1万家。
按照统一部署,8月18日起,上海自贸区海关监管创新制度在长江经济带的51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复制推广;9月3日起上述创新制度开始在全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复制推广;9月18日起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以外的地区复制推广。
来源:上海航交所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