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海关结合关区特点,采取一系列措施复制推广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14项海关监管创新制度,并与支持京津冀区域通关一体化和促进地方外贸稳定增长紧密联系,充分释放自贸区改革红利。
“区内自行运输”节约了企业物流成本。据介绍,该制度允许符合条件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内企业可不再使用海关监管车辆,通过信息化系统数据比对实行自行运输货物。这帮助企业节省了往常集装箱订箱、滞箱费用,有效降低了物流成本。天津保税区内的三夏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是首批开展区间结转业务的外贸企业,公司总经理夏青山介绍,按照以往采用监管车辆运输的模式,需要租用集装箱,环节流程多,并且受场地限制,整个货物转运流程耗时较长。而按照海关推行的新模式,同样货物不到一周时间就可全部运输完毕,效率提升了近10倍。“新模式既省了时间又节约了成本,我们由衷地感谢!” 夏青山表示。
截至目前,在天津保税区和报税物流园等试点区域已采用此方式办理业务29票,货值230万美元,货物流转时间节省50%,企业评价良好。天津海关也将复制推广该制度至所有特殊监管区域,预计业务规模将大幅增长。
“批次进出、集中申报”营造了优越物流环境。该制度改变传统逐票申报方式,将“一票一报”改为“多票一报”,允许企业先分批次进出货物,再在规定期限内集中办理海关报关手续。日前,天津保税区、保税港区、综合保税区已启动此项制度,现有特殊区域内6家物流企业采取“批次进出、集中申报”方式为区外10多家生产型企业开展料件分拨存储业务。“批次进出、集中申报”有效发挥区域物流功能,为周边生产型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物流保障。天津三星通信技术有限公司专门负责营业物流的主管王海鹰认为,此项制度发挥了区域物流功能,扩大了企业申报自主权,三星各所属企业能够充分运用特殊区域功能整合国内外零部件,使料件可以及时投产,同时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王海鹰算了一笔账:“现在物流成本由原来的每年1400多万降至现在的720万,物流时间由3-4天缩短至1天内。”
“期货保税交割”制度提升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化水平。该制度允许区内企业在自贸试验区内以保税监管状态的货物为标的物,开展期货实物交割。今年7月9日,首家期货保税仓库天津象屿速传物流有限公司在东疆保税港区设立,首批50吨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已入区仓储,天津东疆保税港区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于8月25日向海关申报其中20吨货物进口出区并顺利通关。此票货物标志着天津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期货保税交割制度试点成功。
厦门速传物流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物流操作部经理王建忠说:“开展期货保税交割将会促使进口资源从国外‘移库’到保税港区,帮助我们降低交易成本,规避航运风险和期间的汇率风险,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目前,天津海关和东疆保税港区管委会正在积极研究探讨橡胶、铁矿石等大宗商品的期货保税交割业务。
此外,在保税展示交易、融资租赁和通关无纸化配套措施等方面,天津海关也不断加强对上海自贸区海关监管创新制度的复制推广,取得了明显成效。
来源:海关总署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