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浦东检验检疫局研发进境粮食检验检疫管理系统侧记

【信息时间:2014-10-30 10:00  阅读次数: 我要打印】【关闭

    一批进口散装大豆,完成查验取样和实验室检测后,口岸人员一点鼠标,两分钟就完成疫情信息处理、品质结果计算和截获疫情上报。以前,这项工作需要两天。通过电脑还能跟踪其流向,在线审核加强监管,解决了跨地区、跨监管机构带来的周转不便。如果想进一步了解情况,可以按条件组合查询,一目了然地看到疫情历史截获情况和进口贸易趋势。

这就是进境粮食检验检疫管理系统带来的便捷与高效。随着我国进口粮食规模的不断扩大,如何实现查验和后续监管信息化管理,如何合理统筹、宏观调控成为重要课题。进境粮食检验检疫管理系统的出现,将对这一领域产生深远影响。这是“数字化动植检”的最强音。
 
信息管理数字化
 
所谓“数字化动植检”,是以信息化和数字化技术手段整合各类检验检疫资源,提高技术手段,完善监管模式,全面提升动植物检验检疫监管水平,实现操作规范化、流程便利化和管理信息化。
 
2011年,上海浦东检验检疫局动植检处的专家着手研究信息化管理进境粮食课题。浦东局申报的科技项目课题“进境粮食检验检疫管理系统”,可以说是“数字化动植检”的重要环节,即构建一个信息查询系统,服务一线粮食查验工作,促进现场操作规范化和采用标准的一致性。这一课题得到了上海检验检疫局乃至国家质检总局的关注,希望能开展深入研究,搭建信息化平台,实现全国粮食进口的统筹管理。最终,形成了这套集查询、分析、计算、监管于一体的综合性管理系统。
 
这套系统建立了一站式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工作人员可以自动提取所需信息,或者根据需求提供粮食产品分类统计、组合查询服务。此外,还设计了用于查阅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议定书等界面,便于掌握政策动态。同时,提供历史截获情况、风险分析警示,供一线人员制定检验检疫计划。这样的数字化管理,避免了信息获取的不对称情况。
 
整合资源数字化
 
进境粮食检验检疫管理系统从一开始就把握住了“大数据”核心理念,具备智能化整合多个操作系统能力。它从一线采集数据,分类导入,关联相互孤立的几个数据库,构建立体化的粮食信息处理、统计、查询中枢,解决重复录入、消除数据孤岛,形成最全面的底层数据库,实现一站式查询。目前,该系统已在上海局范围完成CIQ2000、许可证管理系统、实验室管理系统和疫情上报系统的数据库关联,形成了进口粮食相关信息一体化。通过预先设计的处理程序,将各个系统的底层数据匹配排列后形成新的数据条目,在最终的查询统计功能中实现灵活调取。
 
怎么合理运用相关数据是关键。该系统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根据用户需求处理实验室检测数据。系统通过先期需求设计,对原始数据进行后台处理,包括杂草千克粒、品质全船加权平均值、安全卫生项目与标准的比对,同时结合统计查询功能分类汇总有害生物检出种类、种次等数据,在不额外增加一线工作量的前提下做到了统计数据的科学性和真实性。此外,这种数据的关联与整合,可及时帮助管理层提供更加准确、更多样化的数据参考,为相关部门决策提供全面的数据支持,起到风险预警作用。
 
后续监管数字化
 
“数字化动植检”带来了数据革命,同时体现了“科技兴检”意义,推动了监管模式创新。
 
随着上海口岸进境粮食的逐年增长、国外相关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压力以及国内客户的需求增多,导致口岸与属地检验检疫机构信息资源无法共享或沟通不畅。此外,进境粮食携带疫情风险高,如果口岸无法有效处理,加上进境后流向复杂,导致监管难度大。为此,研发团队将粮食调运机制以及加工、仓储企业纳入系统管理,拓展后续监管功能。
 
该系统设计了进境粮食后续监管界面,对粮食流转进行全程信息化管理,每一批从口岸入境的粮食都能随时从系统内调出所处状态。同时,该系统实现了口岸和属地检验检疫局客户端的联通,真正做到信息的无缝对接。
 
目前,浦东局正在设计企业客户端。届时,检验检疫部门可根据需要设定分级审批权限,对于加工和仓储企业,由属地检验检疫局实施信息维护。通过实现检企之间的共享合作,使散落在全国各地的仓库和加工企业,实现数据层面的平面化管理。如今,一条粮食检验检疫管理中枢的数字化建设之路越走越宽。
 
来源:上海检验检疫局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