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16大功能模块、66项特色应用!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成为支持全球最大口岸营商环境优化的“数字底座”

【信息时间:2023-10-12 15:57  阅读次数: 我要打印】【关闭

“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是上海自贸区管理委员会唯一认证的官方公众号,在这里,您可以得到最权威、最全面、最及时的上海自贸区各类信息,添加关注获得更多资讯。

作为自贸试验区贸易便利化改革的重要举措,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自2014年启动建设,截至2023年已形成16大功能模块、66项特色应用,覆盖通关作业全流程和贸易监管主要环节,推动长三角区域跨境贸易互联互通,服务超过60万家企业,每年节省贸易成本达20亿元以上。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已成为支持全球最大口岸营商环境优化的“数字底座”,为全国“单一窗口”建设奠定了基础,得到了世行营商环境评估的高度评价。

对于企业而言,能否通过一站式“单一窗口”平台实现贸易环节一次申报和提交,极大程度影响着它们的经营和发展。传统的口岸作业系统和分别独立的监管流程导致企业主体消耗了大量时间精力在口岸作业和通关环节上。作为上海自贸试验区贸易监管制度创新和促进上海口岸通关安全便利的重要内容,上海充分借鉴国际先进经验、遵循国际通行规则,自2014年起依托上海电子口岸平台在全国率先启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

多年来,上海坚持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持续优化流程、深化功能、拓展领域,不断推进“单一窗口”数字化、区域化和国际化建设水平。目前,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已经建成涵盖“通关+物流”“外贸+金融”“监管+服务”功能的16大板块66项上海特色应用,对接22个部门,实现企业普遍应用,服务企业超过60万家,覆盖口岸通关作业全流程和贸易监管主要环节,成为口岸营商环境优化的数字底座,有力推动企业成本费用显著降低和贸易便利化水平显著提升。

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重点体现了“一个平台、一次提交、结果反馈、数据共享”的核心理念,通过技术创新、业务创新、模式创新,不断丰富和完善“单一窗口”功能,实现了在口岸监管环节和国际贸易管理各主要环节,贸易和运输企业通过“单一窗口”向监管部门一次性提交申报,监管部门通过“单一窗口”向企业反馈办理结果和共享监管结果信息,形成了“一站式”互联互通。

以需求为导向,打造口岸数字化典型应用场景,提升口岸通关效能。“单一窗口”在监管、物流、金融服务等方面不断提升数字化、智能化应用水平,申报作业,把企业在线申报模式提升为7*24小时自动化预约模式;监管方式,由随机抽查模式变为智能预警模式;金融服务,把传统授信模式提升为基于大数据的多维画像模式。以货物申报为例,以往货物进出口供应链代理企业,在业务流程上只有等收集到完整的货物及物流信息后,才能进行报关申报,企业人员往往需要蹲守在电脑旁加班加点,节假日也不例外。为化解企业这个痛点难题,“单一窗口”研发了智能预约申报功能,帮助企业自动采集、比对外部物流信息,并在企业预设的时间点实现自动申报。这一便利化功能的上线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帮助企业真正实现7*24小时实时申报作业,实现通关效率的“飞升”。上海元初供应链公司表示,智能预约申报功能充分解放了劳动力,实现了客户满意、操作轻松,体现了“单一窗口”数字化转型服务代理企业的温度。

以数字化金融服务为抓手,破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难题,服务实体经济发展。通过与金融机构的对接,解决企业在国际结算、融资贷款,以及各类保险等业务中的跑现场、纸质办理,以及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以中小外贸企业出口为例,出口应收账款收汇是国际贸易中的一大风险点,很多中小外贸企业往往无力应对,造成“有单不敢接,有单无力接”的情况。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与中国信保合作打造“信用保险We平台”,通过大数据来自动判定可保批次,并通过平台主动推送保单提醒,提供包括投保、理赔、资信、融资、咨询等“一站式”风险管理服务,为小微企业量身打造具有鲜明政策属性的出口信用保险专属产品,并上线“政策找企业”的精准推送模式,提高出口信用保险企业投保覆盖率。通过“信用保险We平台”,有效化解小微企业出口应收账款的收汇风险,提高了风险管理能力,拓展了多元化市场,扩大了企业出口规模并提升市场竞争能力。同时,保单作为增信机制,便利小微企业获得银行融资,缓解资金压力,帮助企业受益、受惠,为外贸企业保驾护航。截至2023年6月底,“单一窗口”平台累计为1万家小微出口企业承保约63.46亿美元出口,优化承保理赔条件,协助42家小微企业获得赔款约167万美元,分别同比增长56%和52%。上海外贸小微企业中每3家就有1家已经使用了这项政策性金融工具。其中,年出口50万美元以上的小微外贸企业中每2家就有1家在使用。

以线上线下融合方式,设立RCEP服务专区,助力外贸企业走出去。2022年,《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许多中小微贸易企业对于新生的国际化政策,往往不具备相应的专业解读能力,对于便利化举措缺少相应的认知。为了企业能够充分享受到RCEP红利提供的便利化服务,“单一窗口”设立了RCEP服务专区,开发RCEP最优关税查询系统、RCEP原产地规则查询系统,并构建RCEP知识库、组建RCEP专家库、开通RCEP咨询热线,采用“线上+线下”方式,充分发挥“自贸+保税”优势,更好地促进投资贸易便利自由化,帮助企业充分使用RCEP优惠措施。此外,“单一窗口”建设了中欧班列服务专区,及时发布班列动态信息,并通过“一张大表”,实现贸易企业、代理企业、物流企业在线协同作业,为企业提升约50%工作效率,赋能中欧班列“上海号”,助力构建“一带一路”桥头堡。

以信息共享为基础,深化长三角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合作共建,服务长三角贸易通关一体化。汇聚长三角“单一窗口”特色应用,推进长三角“通关+物流 ”一网通查,与浙江、江苏“单一窗口”试点工单信息互转,探索“单一窗口”长三角运维一体化新模式。“单一窗口”推动跨境贸易异地申报,为长三角区域船舶进出港和货物进出口提供贸易便利服务。“单一窗口”推动集装箱放箱电子化,覆盖长三角码头近100家堆场和900家货代企业及车队。以货物出口为例,企业如需要向船公司租借集装箱装货,之前先要找船公司拿到纸质交接单,再去堆场提箱。通过使用电子放箱系统,纸质交接单变为电子二维码,放箱情况在网上自动分配,提箱及通关效率大大提升。

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由上海自贸试验区率先试点推广到上海全口岸,由上海复制推广到全国,打造了“单一窗口”建设的上海样板,为我国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贡献了上海智慧。

为企业提效降本。“单一窗口”助力压缩了通关时间,货物申报时间由1天到半小时,船舶申报时间由2天到2小时。通过数字化转型,不断推进“单一窗口”无纸化作业和“不见面”办理,节约了各类申报企业的时间和人力成本,每年可达20亿以上。通过建设“融资信贷服务”“汇率风险管理服务”“信用保险服务 ”“新型国际贸易结算”四大专区服务,打造“单一窗口”金融服务新名片,服务外贸企业超过7000家,普惠金融产品达24款,授信规模超7.8亿元。

助力我国营商环境排名大幅提升。2019年,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助力我国营商环境排名由97位跃升65位,2020年,再提升至56位。世界银行《2019年营商环境报告》特别指出:上海等地实施“单一窗口”,有效地提升了口岸通关效率和透明度,压缩了跨境贸易的时间和成本,并向全球推介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

提高了监管效率和执法透明度。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为口岸监管部门“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提供了平台支撑,成为海关、海事、边检等部门监管模式创新的重要信息载体,是促进“放管服”的重要抓手。

借鉴国际经验,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对标新加坡等先进“单一窗口”,借鉴国际上的成熟做法和经验,按照现代贸易链、供应链业务的规律,总体规划建设方案,分步推进实施,推动“单一窗口”不断迭代升级。

依托电子口岸,通过系统集成建设一个平台。依托电子口岸建设“单一窗口”,把监管部门以往各自独立、互不关联、“烟囱式”的申报和业务办理系统集成融合在一起,在一个平台进行数据处理和交换。贯通口岸监管部门之间的信息系统,打破信息“孤岛”,消除系统“堵点”。实现企业通过单一窗口一次性提交申报,“一站式”办理;监管部门通过单一窗口反馈办理结果,共享数据信息。

建立“政府主导、共建共管、协作运维”机制。上海市商务委(口岸办)会同海关、海事、边检等口岸部门协同推进,共建共管共享,共同落实建设任务、解决建设问题,共同制定信息共享规则。由上海电子口岸平台作为“单一窗口”平台主运维商,提供整体运维,并与其他各系统建设运维主体共同联合开展协作运维。

(本案例摘自《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创新发展典型案例》)

来源:浦东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