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时代大背景下,江海一体化已经成为航运发展的新常态。重庆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交汇点,依托长江黄金水道通江达海的优势,加强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和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实现了江海联运、江海直达和多式联运,从而为把长江经济带建成安全便捷、绿色低碳的综合立体交通走廊,促进上中下游要素合理流动,“守”好了长江上游一方沃土。
近年来,外部经济环境不景气对交通投资有一定冲击。就水运而言,重庆水运货运生产主要指标增幅从2008年金融危机前的20%以上,下降到现在的10%左右,企业对港口码头货运能力需求降低,影响了水运项目建设的积极性。在此形势下,长江经济带要成为中国未来新的经济增长极,在物流、产业和合作方面必须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就要依托黄金水道,构建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加快推进江海航运一体化发展。同时,要加强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互动,从而为江海航运一体化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经济要发展,交通必先行。近年来,重庆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等重要发展机遇,大力建设内陆开放高地,经济社会有了较快发展。而重庆的发展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得益于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重庆是长江上游唯一集水陆空交通资源于一体的特大城市,又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长江经济带的西部中心枢纽。如今,重庆着力发展长江航运、铁海联运、航空货运、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实现了水陆空三个枢纽、三个一类口岸、三个保税区的“三个三合一”开放平台,推动重庆进出口贸易大幅增长。
重庆市市长黄奇帆表示,重庆交通优势尤为显著,正通过开通渝沪江海联运、渝深铁海联运和渝欧空中货运航线,形成集公铁水空为一体的综合物流集疏运体系,使“两带一路”在重庆实现连通和接驳,共创共享重庆特有的商机,将海运业务向内陆延伸,寻求与其他物流体系融合,抓好物流与金融的结合,创造海运经济新的增长点。
在国家提出的“两带一路”发展战略中,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的起点城市是重庆,并扮演着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综合交通枢纽、经济中心和开放门户的角色,承担着辐射带动西部地区开放开发的战略使命。目前,重庆以长江、嘉陵江、乌江为骨架的“一干两支”叶脉型航道体系基本建成,已形成通过长江经上海出海的江海联运通道,通过“渝深”铁路至深圳出海的铁海联运通道,直通欧洲的“渝新欧”国际铁路通道以及众多国际货运航线。
三峡成库后, 5000吨级单船和万吨级船队可由沿海和长江下游港口直达重庆。相继建成主城果园等为代表的一批5000吨级港口。到2013年底,重庆全市港口货物能力达到1.56亿吨、集装箱吞吐能力达到350万标箱。在全面建成二环八射高速公路网基础上,加快建设新千公里高速公路,年内连通周边省市的对外高速通道将达到18个;开通了重庆到上海、深圳、广州的铁路五定货运班列和渝新欧国际货运班列,实现了海铁联运、国际直达,进一步扩大了重庆航运中心集聚和辐射能力。其中,直通周边6大市和3大出海口、四通八达的水陆空综合交通体系是重庆实现大开放、大发展的基础条件,也是破解内陆运输成本偏高等瓶颈问题的关键。
“今年,重庆市水运集装箱吞吐量将突破100万标箱。目前,重庆水运货运量约占长江上游地区的70%,货运周转量约占长江上游地区的90%,集装箱吞吐量约占长江上游地区的80%,周边省市货物中转量占重庆港口货物吞吐量的45%。” 据重庆市交通委员会主任滕宏伟介绍,今后,重庆将在五方面加快航运中心建设:加快嘉陵江、乌江等干支直达航道的建设,提升航运基础设施条件;加快发展公铁水多式联运,力争到2020年,周边地区经重庆港中转的比重达到50%以上;构建国际贸易大通道,全方位提升重庆对外开放水平;以重庆航运交易所为载体,建设重庆航运服务聚集区,加快形成重庆航运总部经济;做大江海联运市场,提升重庆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对西部内陆地区江海联运的中转枢纽功能。
同时,为了发展内河航运,更大地提速内河航运经济,重庆大力优化运力结构,提高船舶运输效率。继续加快淘汰老旧落后船舶,发展新能源、低碳环保船舶,推广适应三峡船闸的“三峡船型”和高效节能“LNG动力船”等船型,预计到2017年,使重庆船型标准化率达到75%以上,三峡过闸运输船舶标准化率达到100%。
来源:上海航交所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