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日新华网记者从《2015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蓝皮书》发布会上获悉,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在优化港口建设管理、提高通关效率和实现信息共享方面起到引领作用,而其在航运金融、保险、经纪、法律服务环境营造等方面的先行先试,将带动长江沿线整体提升航运综合服务能级,通过航运经济发展辐射和带动周边地区。
连点成线构建体系
长江沿线的广阔腹地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资源优势,上海港作为长江黄金水道的龙头,将长江港口资源的协同与提升作为重要发展方向。
记者从上海国际港务集团了解到,目前,上海国际港务集团已基本完成长江沿线港口的战略性布局,整合港口、航运和物流网络的投资,形成物流、代理企业组成的物流网络体系。上海港深化长江战略,完善以“航运为主线、物流为支撑、码头为依托”的一体化网络运行模式,构建快速物流通道。
同时,上海港推动长江支线班轮化运作、沿江物流项目的开发、加强与长江沿岸港口的全方位合作,对长江流域经济腹地扩张影响力,不断吸引更广泛地域内的货源,辐射范围不断扩大。
上海将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率先延伸至长江经济带,大力发展国际中转集拼业务,推动启运港退税试点政策扩围落地,带动长江经济带更开放。
未来,长江战略依然是上海港发展的核心战略。随着沿海制造业向中西部的转移,长江“水水中转”业务量进一步增加,通过提升长江内支线外贸进出口运输服务能级,将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综合物流优势,促进长江各主要港口与上海港的联动发展,为长江沿线城市加快经济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当前,长江沿线航运整体运转效率较低,尚需建立系统化、信息化、规范化的管理体系。沿线港口实现信息共享是十分必要的,如果来自中上游的货物信息没有及时传递到上海港,会造成了人力和时间的浪费。长江经济带区域通关一体化的逐步落实,将使报关、转关难度大、环节多、效率低、成本高,各关口分块管理,资源信息沟通不畅的问题得到解决。
高起点、广布局构建航运服务体系
港口吞吐量是航运中心建设的基础,但不是目标。要推动航运经济全面发展,必须有“高起点、广布局”的航运服务体系,包括航运金融、保险、经济、法律服务等多个方面。
上海大力发展船舶交易、船员服务、航运信息、航运金融等航运服务,现代航运服务体系框架初步形成,服务范围向长江流域和全国进一步延伸。
同时,上海港航EDI中心平台实现与海关、海事等单位的互联互通,信息服务网络覆盖上海所有海空口岸、特殊监管区以及长三角、长江流域的主要港口城市。
然而,面对来自国际航运市场的激烈竞争,上海高端航运服务业的发展还需继续“破冰”,航运综合配套服务能力、在国际航运市场上的话语权仍待提高。
长江航运市场港口、航运、货主企业众多,也需有配套的航运服务企业激发市场活力。在长江沿线发展航运基础设施的同时,需着力推动航运服务业的发展。
长江沿线港口正在努力聚集航运金融结算、交易、保险、海事仲裁等要素,增强航运业与金融、贸易等其他行业的沟通交往,建立现代航运服务体系,拉动航运由“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变。
以江为轴增强辐射效应
目前,上海港基本形成“以上海为中心,以江浙为两翼,以长江流域为腹地”的布局,成为与国内其他港口合理分工、紧密协作的国际航运枢纽港。不过,上海虽然在港口联动、产业转移等各方面已经行动起来,高端航运服务业的发展还有待突破。
上海期待在长江航运发展方面,进一步扩大启运港退税政策试点范围。在现有试点港口和运输企业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积极性高、信誉好的沿江港口(如重庆、南京、芜湖等)及运输企业加入试点,扩大上海在航运经济方面的辐射带动作用。同时,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内形成的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率先在长江流域试点应用,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优势,提高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枢纽、服务能力。
当前,中西部的产业结构也在调整,成都、重庆、武汉、合肥等地的产业结构和工业水平与上海的差距正在缩小。同时,中西部对东部资本的需求也在下降,因为有好的项目就有好的资金。借助长江经济带建设,未来上海要发挥的带动作用,需体现在专业服务和科技创新上。
上海现代服务业发展很快,比如航运金融、服务贸易等;而东京、纽约等国际大都市的发展方向也是专业服务,包括法律、会计、信息等。这是大城市的特点。上海就要依托区域性大市场,发挥提升航运专业服务和科技创新水平的作用。
上海社科院研究员、上海市政府参事左学金认为,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和建设上海自贸试验区,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增添了新的“天时”之利;将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须进一步发挥通江达海、腹地广大、人才汇萃的优势,进一步实现服务质量与效率的提高和价值的提升。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