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12.5米深水航道贯通到南通 江港从此成“海港”

【信息时间:2014-07-11 10:00  阅读次数: 我要打印】【关闭
2012828日,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一期工程开工;今天,长江12.5米深水航道正式贯通到南通,南通市的沿江港口从此成为真正意义上的 “海港”。在“一寸水深一寸金”的大航海时代,这是南通大力实施江海联动战略、推进陆海统筹、加快建设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的又一重大利好。
长江求“深”若渴
长江全长6300多公里,自古就被誉为中国的黄金水道。然而,在万里长江入海口,千百年来形成的“拦门沙”阻碍巨轮由江入海。在治理前,数十公里的“拦门沙”区段滩顶水深仅为5.5米至6米,严重制约长江运输效益的发挥。
当我们把目光投向长江江苏段,就会发现这里的情况同样不太乐观:福姜沙、通州沙和白茆沙等许多座巨型沙体,犹如盘踞江中的一段段“肠梗阻”,阻挡着江水汪洋恣肆的脚步。可以说,正是由于这些“卡脖子”河段,让长江下游水运发展难以更上层楼。
 1992年,原国家计委将“长江口拦门沙航道演变规律与深水航道整治方案研究”列入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提出整治至水深12.5米的方案。后又经过各方专家反复论证,取得共识。在此基础上,中央决定实施长江口航道治理工程,从而掀开了中国水运建设发展进程中最为波澜壮阔的篇章。
19981月,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一期工程正式开工,水深由7米提高到8.5米;二期工程于20024月开工,水深提升到10.5米,并同步上延至南京;三期工程于2006930日开工建设。
2010年底,当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三期工程完工后,人们开始把关注的焦点转向5万吨级巨轮能在长江走多远。自此,深水航道上延工程被提上议事日程。 2011年,长江口12.5米深水航道上延至太仓。18日,太仓隆重举行试通航仪式,庆贺迎来长江航运江海直通的新时代。
同为江城的南通当然理解对岸的兴奋所在——长江口深水航道上延至太仓后,太仓港能满足5万吨级集装箱船全潮、5万吨级散货船满载乘潮双向通航,兼顾10万吨级远洋集装箱船舶和10万吨级满载散货船及20万吨级减载散货船乘潮通航。
长江南京以下深水航道工程按照“整体规划、分期实施、自下而上、先通后畅”的思路,分三期分步组织实施。其中,南通人最为关注的一期工程总投资约50多亿元,施工区域为长江干线太仓荡茜闸至南通的天生港区,河段全长约56公里。
经过近两年的整治,长江南通段终于迎来12.5米深水时代。
让江港变成“海港”
打通长江12.5米深水航道,提升沿江港口的战略地位!抢抓12.5米深水航道建设的机遇,南通市与工程指挥部、长江航务管理局等保持密切联系,为工程推进解决一系列难题。同时,为港口后续发展争取多方支持。最重要的一个举措,就是力推南通江港享受海港的政策。
据了解,沿江港口实施海港政策以后,5万吨级船舶和第三、四代集装箱船舶可直达港口,20万吨级船舶可减载常态化进出港口。以一艘15万吨级船只为例,进出港口平均每航次比原来可多载货物2.5万吨,单船载重量提高有利于大幅节约运输费用。其次,内贸船舶港务费收费标准将大幅降低,内贸海船进出港可不再引航,收费标准也将有所下降。还有,进出港口船舶雾天航行能见度距离标准将与上海外高桥港区保持一致……这些优惠政策,将大大提高港口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南通港口中转港的地位,推动临港产业转型升级。
为此,南通市加强对沿江港区规划的编制和调整,并获得部省联合批复。其中,如皋、天生、通海3个沿江港区规划新增5万吨级以上港口深水岸线8.8 公里。同时,对沿江17个泊位进行结构加固改造,在不占新岸线情况下,提升码头靠泊等级和货物吞吐能力,现已形成一批5-20万吨级不等的泊位,新增货物通过能力1980多万吨。南通港口集团403404泊位改造后可减载靠泊20万吨散货船,成为长江沿线等级最高的泊位。
市港口局局长李吉平认为,12.5米深水航道通航,让南通港为上海自贸区配套的能力不断增强,极大改善南通对接国际市场的海运条件,港口将直接面向远洋,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新的发展战略定位,将有效推动港口资源整合和转型升级,南通港有望再次迎来一个新的跨越发展期。 ”李吉平说。
打造深水江海组合港群
优江拓海、江海联动是南通港口的独特优势。雄心勃勃的南通,视野并不局限在沿江。
随着国际航运船舶大型化趋势的日益突显,我国沿海经济实力最强的长三角尤其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北翼,迫切需要深水大港配套,南通沿海港口向深水化、规模化、产业化迈进成为必然。《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提出:“做好腰沙、冷家沙建港条件的论证研究。 20107月,通州湾港区建港条件研究启动,市港口局组织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中交第一和第三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组成的研究团队,从基础资料收集、建港条件研究、港区平面布置方案论证、港区规划方案论证和起步工程研究等5个方面着手,先后开展36项基础技术研究,对通州湾港区建港条件进行综合科学评价。
为了科学把握港口规划建设、滩涂围垦与航道开发保护的关系,南通市还建成国内最大的港口海域泥沙模型试验厅,模拟烂沙洋南水道、协兴港及外海20 米水深附近约4200平方公里海域的潮汐水流运动和泥沙运动特征,对通州湾港区总体规划方案与海域泥沙演变环境的适应性、港区平面形态布置、进港航道选线等重大建港关键技术进行系统论证研究。
历时近四年的研究,如今港区资源条件基本摸清:通州湾港区规划陆域面积达428平方公里,港池水域面积达140平方公里,可建设5-30万吨级码头的港口岸线长157.9公里,具备开发建设大、中、小泊位配套的大型综合性港区的资源条件。
研究并系统回答了通州湾建港三大问题——第一,通州湾能否建大港?大量基础技术研究和试挖工程实践表明,通州湾不仅可以建港,而且将可以建成我国东部沿海规模较大、功能齐全的综合性港区。第二,通州湾怎样建成港?按照尊重自然、审慎改造自然的原则,依托滩槽资源条件,采取科学的挖填结合建港模式,通州湾不仅可以建港,还将开我国沿海辐射沙洲挖填建港先河。第三,通州湾建怎样的港?规划研究提出临港产业起步、港口物流跟上、滨海新城支撑的港区建设思路,以形成港产城协调推进的综合开发模式。
 目前,按照建设国家级新区的方向,围绕“三年成规模、五年大变样”的目标,南通滨海园区正大力实施陆海统筹、江海联动战略,在新港口、新产业、新城市、新载体、新人才上强力推进、狠抓突破,竭力为南通打造长江经济带北翼桥头堡、长三角北翼江海联动和陆海统筹重要平台提供支撑。
 在历史的长河中,南通港且行且歌,谱就一首首壮丽的史诗。眺望未来,南通港必将成为江海交汇点上最为耀眼的一颗明珠。
 南通进入“江海时代”
 上世纪80年代初,南通因港而成为全国沿海14个对外开放的港口城市之一。此后,港口一直站在南通改革开放的最前沿。这里,诞生过长江上第一座万吨级码头、5万吨级码头、10万吨级码头,创长江沿线港口中的诸多第一。港口开发也带动港口生产持续攀升:2006年,南通港跻身亿吨大港行列;2013年,港口货物吞吐量一举超过2亿吨。
 本世纪初,洋口、吕四港区的开发建设吹响南通向海港进军的号角。200711月,洋口港区人工岛建成。20089月,江苏大唐吕四港电厂煤码头完工,全长54公里的吕四港区进港航道建成。与此同时,洋口港区黄海大桥、管线桥、10万吨级LNG码头、10万吨级航道等相继开工建设。2011 年,沿海的洋口港区、吕四港区先后投入运行。
 南通港拥有了海港,由“江河时代”进入“江海时代”。目前,沿海港口已经建成7个码头泊位、3条进港航道,年进出港船舶达300多艘次。2013年,南通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1500万吨。 
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分三期工程实施 
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分三期工程实施:一期工程对长江太仓至南通段实施航道治理,辅以疏浚维护措施,实现太仓至南通航道水深达到 12.5米;二期工程对长江南通至南京碍航河段实施关键控制工程或航道治理工程,结合疏浚维护措施,初步实现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的建设目标;三期工程将根据长江南京以下局部河段河势变化等情况,在适当时机实施太仓至南京段航道治理后续工程。
来源:上海航交所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