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天,天天能通关。
三年前的10月1日,一个响亮的承诺打开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新局面。从此,上海口岸的对外窗口“年终无休”。
三年后的今天,上海口岸在全国率先实施的“5+2天”通关服务演绎升级版:优化口岸“一门式”便捷服务,加快建设集“口岸通关综合协调服务”、“通关信息及电子数据集中处理”、“网上交易”、“一门式报检报关”、“航运综合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上海国际航运服务中心。
365天,天天能通关,上海在提速。
口岸查验单位———
海关:推广无纸通关
1、简化通关手续,提供便捷通关服务。加大进出口货物的无纸通关推广力度,探索实施“风险式通关”,进一步提高守法企业的通关效率。
2、提高税费支付电子化水平。加大税费支付电子化的推广力度,加快税款担保业务试点进程,进一步提高涉税货物的通关效率。
3、推进与口岸行政管理部门、港务部门和企业的电子联网,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提高监管的信息化水平。
4、加强与相关行业协会合作,加大对“5+2天”通关工作制的宣传力度,使企业充分了解海关的政策规定和业务流程,真正享受到便利。
检验检疫:七机构全实施
1、在浦江局、浦东局、吴淞局、外高桥局、机场局、洋山局、航交办七个分支机构全面实行“5+2天”通关工作制;在保税区和各出口加工区实行“5+2天”通关工作制与5天工作制加预约工作制相结合的工作机制。
2、对上海口岸进出口货物的报检、查验、签证、放行各业务领域全面实施“5+2天”通关工作制。
海事管理:全年全天受理
在上海海事局水上安全指挥中心、航交所报检中心、上海航标处、海测大队,以及洋山港海事处等9个海事处,实施“5+2天”通关工作制,承诺全年每天24小时受理国际航行船舶进口岸审批、进出口岸查验、船舶港内作业备案审批、船舶安检复查、危险货物申报、水上交通管理和应急情况处置、航海安全保障等工作。
边防检查:实行首问责任
1、实行全天候一站式服务,24小时值班备勤,对入出境(港)交通运输工具、人员随到随检,对办理登轮证、登陆证等手续齐备的在一个站点一次性办妥。
2、开足入出境检查通道,对交通运输工具入出境手续不符等问题处理不超过30分钟,对每位旅客通关验放平均不超过45秒。
3、实行入境船舶网上预检,通过预检的船舶抵靠码头后即可进行装卸作业。
4、实行首问责任制,首问责任民警要准确回答相关咨询。同时实行举报、投诉反馈制度,对实名举报、投诉经调查核实后,一个月内向当事人反馈处理结果。
口岸相关企业———
上海国际港务集团:不超过1分钟
1、全年365天、24小时提供船舶装卸、仓储堆存及相关配套服务。
2、集装箱船舶作业推行“123”服务承诺:内支线船舶1潮水时间内完成作业;国际集装箱班轮2潮水时间内完成作业;集卡送、提箱,在港区堆场内时间不超过30分钟。
3、集装箱码头进场检查口每辆车办理手续时间不超过1.5分钟;出场查验口每辆车办理手续时间不超过1分钟。
4、集装箱查验点全年365天、24小时配合口岸查验单位提供协查作业服务。
5、码头业务受理窗口全年365天提供服务,工作时间为上午8点至下午5点,事先预约后也可在非工作时间提供服务。
6、集装箱码头每天24小时提供声讯电话和网上信息查询服务,客户根据提示信息可以查询班轮船期、集装箱动态和出口箱进港起止时间等实时信息。
7、提高船舶引航服务水平,充分利用长江口航道水深,实现船长小于150米的国际集装箱班轮在外高桥港区全天候靠开。
上海航运交易所:“一门式”服务
1、坚持为上海口岸提供报检报关“一门式”平台服务。
2、建立服务中心联系机制,做好进驻机构之间、进驻机构与客户之间的信息沟通工作。
3、克服房屋陈旧、设备老化等困难,加大巡查、及时维护,确保上海国际航运服务中心正常运行。
4、建立全年365天、每天24小时值班制度,保证国际航运服务中心秩序井然、安全稳定。
口岸金融服务单位———
工商银行:电子、网站和机场
1、对运用EDI支付的进出口企业,通过海关站点、企业站点发出付税指令,进行24小时关税支付。
2、对运用银关通支付的企业,通过“中国电子口岸”网站进行24小时关税支付。
3、对选择将税单交银行柜面支付的本市和异地企业可在浦东机场柜面办理缴纳税费手续。
建设银行:24小时大通关
1、在上海航运交易所内建设银行上海第一支行分理处受理“5+2天”通关工作制柜面支付服务(实行365天营业,海关有特殊安排除外)。对可当场放关的,提供现金、银行卡、建行支票、本票、华东三省一市汇票等服务;对需收妥资金后方能放关的,提供全国汇票、跨系统支票等服务;对其他业务,提供临柜大通关业务支付服务。
2、提供24小时大通关EDI电子支付系统服务。
招商银行:配足客服与技术
1、为“5+2天”通关工作制配备充足的客服和技术人员,确保银关通业务相关系统的正常运行。
2、积极与企业进行沟通,及时了解企业在“5+2天”通关过程中关税支付方面新情况和新问题,并向主管部门汇报,确保“5+2天”通关工作制的顺利推进。
农业银行:客户经理全程跟踪
1、提供支持“5+2天”通关工作制的电子支付系统,包括“大通关EDI支付系统”、“银关通网上支付系统”;在营业网点规定营业时间内,提供柜面支付服务。
2、提供客户经理全程跟踪服务,为企业创造良好的金融服务环境。
上海银行:热线咨询服务
为进出口企业提供“7×24小时”大通关EDI电子支付服务和热线咨询服务。
上海口岸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徐逸波答记者问———
服务所有有需求企业
问:上海口岸为什么要实行“5+2天”通关工作制?
答:2003年,口岸办会同口岸有关部门进行了深化“大通关”调研,发现许多进出口企业希望上海口岸进出口货物能够提供“天天能通关”,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兄弟省市经上海口岸进出口的企业以及对通关时间和效率有特殊需要的企业需求更为迫切。在市政府领导直接关心和中央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上海口岸办会同有关各方密切协作、充分准备。2003年10月1日,韩正市长在上海航运交易所正式宣布,上海口岸在全国率先实施“5+2天”通关工作制,实现进出口货物“365天,天天能通关”,进一步优化口岸通关环境。
问:工作制的服务内涵、范围是什么?
答:是指对进出口货物在实行每周5天工作的基础上,双休日和节假日在航交所、浦东机场等地为所有进出口企业提供集中报检报关服务和相关口岸现场查验放行的通关工作制度。概括起来是“三个一样,一个不一样”,即双休日和节假日与周一至周五一样的服务对象、一样的操作规程、一样的工作标准;报检报关点不一样,周一至周五在航交所、浦东机场及其他口岸现场都可以报检报关,双休日和节假日海关集中在航交所、浦东机场,检验检疫集中在航交所等7个分支机构。
“5+2天”通关工作制的服务范围是上海口岸所有有需求的企业,而不仅为有特殊需求的企业服务。
问:工作制实施三年来的主要成效有哪些?
答:成效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极大方便了企业通关,增强了上海口岸的服务功能。据上海海关统计,工作制试行最初的一个季度,周六业务量仅为平时的1/4左右、周日更是不到1/10;实行一年后,周六业务量已超过平时的一半,周日也增加到1/6左右;目前,周六的业务量已与平时基本持平,周日约为平时的1/4。二是优化了上海贸易投资环境,提升了上海口岸竞争力。工作制的实行,吸引了更多跨国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和全球资源配置型企业到上海投资,成为上海招商引资的一个新“亮点”,也成为上海口岸贸易快速发展的动力之一。
问:如何进一步深化完善“5+2天”通关工作制?
答:为了更好适应上海口岸进出口货物快速发展,满足企业不断增长的需求,不断优化上海口岸通关环境,增强上海口岸竞争力,口岸办会同相关单位在调研基础上提出了《关于深化完善“5+2天”通关工作制的若干意见》,将采取完善承诺制度,规范代理服务;完善结算方式,推广电子支付;合理配置力量,确保通关顺畅;健全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积极创造条件,保障有序运行等八项措施。
问:近阶段将着重抓哪几方面的工作?
答:(1)公布服务承诺,扩大社会知晓面。口岸办将把各相关单位提出的服务承诺汇编印发给口岸各相关单位、服务窗口和广大企业,并将有关内容上网供企业查询,还将举办情况通报会向企业通报,同时会同市政府新闻办加强对外宣传,扩大社会知晓面。(2)积极推进口岸信息化建设。会同市信息委、市金融办、口岸查验单位等,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提高口岸通关单证电子化水平,提高口岸信息化联网监管水平,提高口岸电子支付水平,协调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和运作。(3)优化“一门式”报检报关及配套服务。口岸办将会同上港集团、虹口区政府一起优化航交所“一门式”报检报关服务,并积极筹划“上海国际航运服务中心”。(4)建立评议制度,形成工作合力。在口岸各相关单位自评的基础上,口岸办将会同口岸相关协会、学会等组织社会评议,总结经验,查找不足,表扬先进,进一步完善“5+2天”通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