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津滨大道直下,汽车驶过塘沽城区,视线豁然开朗,一条宽阔笔直的大路沿海面向前伸张,道路两旁一排排码放整齐的集装箱巍然高耸,而远处的海面上,吊装码头、货轮正在紧张的装卸货物,一片繁忙景象。
这里便是天津东疆保税港区。
2007年12月11日,天津东疆保税港区正式开港,到2010年东疆保税港区全部成陆,面积10平方公里,吹填泥方量约3亿立方米。如果将泥方筑成一道高1米、宽1米的堤坝,它可以绕地球近8圈。而现在,这里成为天津北方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功能区。
天津市委副书记、滨海新区区委书记何立峰曾强调,全力打好东疆保税港区开发开放攻坚战,是实现滨海新区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充分借助东疆保税港区在涉外管理、金融创新、保税物流等领域的优惠政策,用好政策叠加优势,着力吸引更多的大项目、好项目。
今年5月25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天津北方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功能区建设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同意天津以东疆保税港区为核心载体,开展国际船舶登记制度、国际航运税收、航运金融业务和租赁业务四个方面的政策创新试点。
这一《方案》是我国目前在支持国际航运业和租赁业发展中,支持力度最大、政策覆盖面最广、系统性最强的方案。
作为滨海新区先行先试和开发开放的重要标志区,东疆保税港区经过三年多的建设,一期4平方公里基本建设完成,二期达到了封关运作的条件。而随着一批保税仓库、厂房建设投入使用,邮轮母港、人工沙滩、五星级酒店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无疑为东疆保税港区进一步提升功能、实现政策突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天津建设北方国际航运中心的梦想有了更多底气,对未来航运中心建设的重点开始有所调整,即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未来将更多进行政策改革上的试点。
“从这次的四个试点来看,其实都是围绕航运产业的几个要素来进行的。”东疆保税港区管委会主任张爱国对新金融记者表示,就航运产业来说,有的专家提出可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三个要素产业,“下游产业是码头装卸,中游产业是船舶运输,而上游则是高端服务业,比如航运金融、航运法律、航运教育等。”
在张爱国看来,天津要建设北方航运中心,这三个要素就必须同时发展。“天津港在码头装卸这一要素上应该说已经是世界级的大港了,吞吐量排在世界的第五位,目前我们应该着重发展中游和上游产业,整体来说中国在这两个要素发展滞后,这次政策重点也主要是针对中游和上游产业的。”张爱国如是说。
实际上,自2008年4月第一家企业在东疆保税港区设立以来,累计注册企业500余家,其中包括英利光伏口岸和高银红酒等居于产业链高端、经济效益好、辐射带动作用强的项目;已注册90家租赁公司,逐渐形成以飞机、船舶为载体的融资租赁平台;已注册和正办理注册的航运公司达28家,形成航运产业聚集效应;成立了10家东疆国际产品交易市场有限公司,国际产品交易网正式开通,国际产品展示交易平台初步搭建。
“航运金融是一个大范畴,金融里面占资金量比较大的是航运,比如飞机、船舶,其占的资金量比较大。国际上普遍采取租赁的方式解决飞机、船舶等引进需求。我国民航的飞机租赁比例也是很高的,国际上80%以上的飞机是租的。这次融资租赁的试点,给船舶和飞机一个很好的融资渠道。”张爱国表示。
从此次批复方案来看,天津北方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功能区的发展目标是,用5 至10年的时间,基本完善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国际贸易、航运融资、航运交易、航运租赁、离岸金融服务等功能,把天津东疆保税港区建设成为各类航运要素聚集、服务辐射效应显著、参与全球资源配置的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核心功能区和综合功能完善的国际航运融资中心。
另外,新金融记者也注意到,在官方批复方案中提道,东疆保税港区在推进国际化市场体系建设,条件成熟时进行自由贸易港区的改革探索。
而据东疆保税港区管委会政策研究室、金融与租赁发展办公室主任张忠东介绍,其实天津市政府在“十二五”规划中也提到东疆保税港区在“十二五”向自由贸易港区转型,而未来如何实现转型,还需要围绕四方面的政策进行不断探讨,“一是围绕企业的经营,二是围绕货物的流动,三是资金的流通,四是人员的进出。”
航运中心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取决于很多因素,然而各因素重要性并不相同。大连海事大学法学院院长、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仲裁员单红军认为,天津作为京津门户,辐射华北地区,进出口贸易量非常大,一定要充分利用这个长处。
“和成熟的航运中心相比,硬件是没问题,如果说欠缺,缺的是软件,最主要的是人才。”在天津海事局船舶处处长王志毅看来,金融、保险、法律等方面专业人才集聚是航运中心建设的关键。
“天津要打造国际航运中心,最重要的是要通过政策把国际上知名的大公司吸引来,只有这样才能产生聚集效应。”单红军认为,只有知名航运公司、租船人和保险经纪人等扎堆落户,才能建立真正的国际航运中心。
这样一套《方案》将对天津市进一步落实好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国家战略,推进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特别是对加速建成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物流中心,加快东疆保税港区向自由贸易港区转型有重要意义。方案的获批,将不断提高滨海新区服务和带动能力,进一步推进京津冀及环渤海地区的经济振兴。
按照国际惯例测算,1万名游客在母港区域停靠10小时,将会带来300万美元的收入。
放宽船舶登记制度
“用5至10年的时间,把天津东疆保税港区打造成北方的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核心功能区。”按照《方案》的设定,今后东疆保税港区将成为各类航运要素聚集、服务辐射效应显著、参与全球资源配置的北方中心。
而要实现这样一个目标,开展船舶登记制度创新,放宽原有限制,无疑是一个重要因素。
从此次东疆保税港区国际船舶登记制度试点来看,其允许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有选择地放宽船公司股权结构比例、船龄限制、船级社等准入条件。
张爱国对记者解释说,国际船舶登记制度试点主要是吸引更多的船来天津登记,以天津作为船籍港,另外,国际航运收入的营业税免征也是为航运公司提供一个优惠的政策环境。
“这个登记制度对于航运中心的促进作用是飞跃性的,可以更好地聚集船舶资源,聚集人力资源。”王志毅对新金融记者说道。
新金融记者注意到,我国的船舶登记条例规定,主要营业场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法人的船舶,但是在该法人的注册资本中有外商出资的,中方投资人的出资额不得低于50%。
“过去境外公司在中国不能注册,受制于中资注册比例的限制,因为境外的公司肯定是外资的,那么它在中国注册公司也好,进行船舶登记也好,都是不可能的。”张忠东指出,现在有了这一政策,境外公司也可以在中国注册,那么下一步我们就可以和国际邮轮公司来谈。
据张忠东透露,按照此次《方案》的规划,50%控股权的规定很可能发生变化。目前,交通部等相关部门正在对相关实施细则进行研讨。“放宽股权、船龄等的限制,让更多的船回到国内注册。”在张忠东看来,这样的政策先行先试,是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基础。
此外,《方案》还鼓励境外大型邮轮公司挂靠东疆保税港区,将东疆保税港区逐步发展为邮轮母港。“之前也有境外的船舶来挂靠,但到了中国只能点对点,不能进行多点挂靠,而这次试点允许多点挂靠。”张忠东表示。并且,经国家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批准后,外国邮轮可以从事国内港口多点挂靠业务,游客在国内港口下船观光后返船继续旅行。
所谓邮轮母港,是指具备多艘大型邮轮停靠及其进出所需的综合服务设施设备条件,能够为邮轮经济发展提供全程、综合服务及其配套的邮轮基地,主要是针对旅游客运来说的。不过对于邮轮来说,可以在此进行补给、废物处理、维护与修理等工作,而邮轮公司也会在母港所在地设立地区总部或公司总部。
据了解,去年6月,位于东疆保税港区南端的邮轮母港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载有700多名游客的豪华邮轮意大利歌诗达邮轮公司的“浪漫号”邮轮正式扬帆起航。按照国际惯例测算,1万名游客在母港区域停靠10小时,将会带来300万美元的收入。因而母港所获取的经济效益往往是一般停靠港的10到14倍,还将带动燃油添加、淡水和食品供应以及船舶检修维护等,并且可以为母港所在地创造大量就业岗位。
据天津港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在邮轮母港西侧,一个商业地块正在建设之中,其将成为一个集商业、购物、娱乐于一体的商业经济体。以邮轮母港为辐射中心,形成一个经济圈。
(中华航运网辛颖姿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