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货物运输最繁忙的地区和港口业发展最快的地区。但面对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国内经济发展速度放缓,能源资源压力增大,我国依靠传统货物装卸来发展的港口面临困境。
“主动转型发展临港经济,充分发挥港口资源要素聚集优势,使港口经济不断朝物流和增值服务方向发展,是当前港口转方式、调结构的必由之路。”中国港口协会常务副会长陈英明说,经过多年的发展,临港区域也成为我国经贸发展前沿阵地、加工贸易产业聚集地。从营口、日照、唐山等许多新型港口城市的发展轨迹看,依靠港口优势大力发展钢铁、化工等临港工业,不仅实现港口跨越式发展,而且带动地区经济振兴。
“中国港口发展临港经济具备良好的基础条件。未来五年内,中国的出口、进口量将可能位居世界第一。国际贸易物流最主要的方式是国际航运,这需要港口支撑,港口资源的集结将形成临港经济。”国务院研究室综合司司长陈文玲说。她认为,中国新一轮的沿海区域战略布局也将成为临港经济发展重要支撑。从最南端的海南国际旅游岛到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再到环渤海经济区,整个沿海区域战略布局都是持续至2020年,这个长期的战略规划布局将支持临港经济的发展。
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王绍云也表示,如果没有临港经济,港口就只是货物装卸的平台。如今,推进港口功能升级,充分发挥港口资源要素聚集优势,扩大港口商圈,已成为一大趋势。目前,青岛港正全力建设董家口港区,而临港产业的招商引资工作也在同步开展,力图充分利用港口资源,发挥临港产业最大效能。
不能成为新一轮港口扩张借口
发展临港经济都有哪些模式?
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贾大山分析认为,港口发展与临港经济的发展唇齿相依。在互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不同模式。早期重点集中在依托重化工业的推进,吸引重化工业在港口落户,从而促进港口和城市发展。这是前几年发展较多的模式,很多发展较快的港口城市都是这种模式。
“此后,还将出现由政府主导的模式,政府用土地来招商,临港企业进驻,港口来提供服务。”贾大山说,像上海、天津等等经济发达的沿海港口城市还让现代服务业在临港地区集聚,并和金融、保险等产业结合。还有一种模式是,土地、岸线一起由港口来开发,像72平方公里的董家口港区的开发建设就是很好的例子。港口建设推进的同时,临港产业也在同步运作,力求从港口建设到土地开发实现一体化。
“不管采取何种临港经济开发模式,都需要考量如何集约使用资源,提高港口发展效率。”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副所长汪鸣说。他呼吁,发展临港经济绝不能成为新一轮港口扩张的借口,而是要通过这种方式来提升港口发展水平和效率,提升和港口相关联产业的运行效率,形成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货能流得走,也能留得住
发展临港经济,港口需要注重哪些因素?
陈英明认为,首先必须保留一定规模的公共码头,岸线过多地被货主码头占用,那样对地方经济的带动很有限。其次,既要让货物流得走,也要留得住。就是要让货畅其流,并为物流链的形成创造条件,朝着物流和增值服务的大方向努力,发展港口自己的临港经济。
对此,汪鸣、贾大山亦有同感。汪鸣说,发展临港经济,港口要提供具有运输效率优势、成本比较优势和便于构建物流系统的枢纽设施,而不再是单纯作业层次的概念。要围绕港口枢纽、依托信息平台,构建以港口为核心的运输服务产业。港口不再依赖于吞吐量的物理性挣扎,而是依托既有吞吐量,也寻求增加值,培育运输服务产业。贾大山也表示,港口发展临港经济,首先要提升综合服务功能,提供装卸、物流、信息等全过程管理和服务,以便争取获取更多资源。“这是未来港口发展很重要的方向。”贾大山说。
陈英明提出,在此过程中,港口要进一步完善保税港区或进出口加工区,让其更加自由化,便利性更高。他建议,在沿海港口和长江主要港口,港口和航运企业都可以设置集装箱租赁中心,减少空箱运转,提高集装箱运输效率;打造更多真正意义上的内陆港,把货源腹地和沿海经济联动起来。
力戒遍地开花
发展临港经济,如何避免遍地开花?
多年来,临港经济成为拉动很多港口城市的主要杠杆,导致全国各地只要有港口,就想办法发展和港口相关的各种产业。
“如果港口产业遍地开花,全国无系统发展,有可能导致增长速度下滑,发展无序。”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合伙人金建说,要加强临港经济的整体规划,发挥其整体效益。
他表示,港口要转型,需要建立以港口服务业为中心,以港口资源、海上贸易为依托的临港经济区。德国汉堡港的生产基地是整个汉堡港的供应链和上下游,所有的零配件都通过汉堡港转运,并有专门的港口服务业来支撑。这对我国临港经济发展带来启发:能否把港口经济和临港经济的开发整合起来,把现代服务业和开发区的工业企业和港口经济结合,使临港工业、仓储加工、物流及教育、卫生等形成产业集群,并配套发展金融、证券、保险、银行等产业。
“现在,全国沿海14个主要城市在建设沿海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工业园等国家开发区,如果把临港经济区变成国家开发区的组成部分,把开发区延伸,将上游和下游整合,这样的临港经济区会有很强的生命力。”金建说。
与港口发展和谐互动
临港产业与港口发展,如何做到和谐互动?
发展临港经济,不得不面临一个问题:一方面沿海城市,特别是枢纽港口城市的交通已到了较严峻的状态;另一方面发展临港产业,需要构建更庞大的产业系统,实现人口集聚。怎么办?
“这需要合理规划港口功能布局和产业布局,以寻求交通发展的平衡。”汪鸣认为。据介绍,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港口要按照地理位置、与周边港口关系、承担的货物种类实现分工,并与后方输运系统有效衔接。如煤炭运输,“十二五”规划明确,通过东、中、西三大国家煤炭运输通道的建设,解决北煤南运问题,我国沿海相关的三大港口群就面临着一个问题--如何围绕煤炭运输来进行港口服务功能定位和临港产业的发展。
他表示,发展临港产业,要按照港口的地理区位、功能和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配套条件等来进行综合考量,而不要盲目地进行港口规模发展。
点击关键词:临港经济
临港经济是以港口码头为中心,以港口城市和经济腹地为依托,以邻港区域为载体,以金融和港航相关产业为支撑,发挥港航和综合运输的优势,利用临港的资源禀赋,参与国际分工和贸易交流的开发性的区域性经济。港口仓储、物流、加工、综合运输、金融贸易、口岸服务等都是临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际临港经济布局典型模式
美国“双岸经济”
重点发展知识经济、高科技、金融产业,代表区域有波士顿、费城、纽约。
日本“三湾一海”
大生产与大运输结合,配套航运服务、金融服务和信息技术服务。即东京湾、伊势湾、大阪湾和濑户内海。
韩国“U形链”
提供外资优惠、金融及信息服务,整合信息系统,发展大物流产业。西-仁川港、光阳港,东-浦项港,釜山、晋海地区(南自由贸易区)
(中国交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