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浙江省集装箱短途海运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分析

【信息时间:2012-05-24 09:20  阅读次数: 我要打印】【关闭

  浙江省地处长江经济带与沿海经济带的交汇点,拥有丰富的海岸线资源和内河运输资源:海岸线总长6646km,规划可建万吨级以上泊位的深水岸线506km,占全国深水岸线资源的30.7%;内河通航里程9695km,其中四级及以上高等级航道1275km。 

  全省现有宁波—舟山、温州、台州、嘉兴等4个主要沿海港口,年综合通过能力超过6.6亿t,生产性泊位共计1070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143个,初步形成以宁波—舟山港为核心,以浙北、温台港口为两翼的沿海港口体系。全省现有杭州港、湖州港、嘉兴内河港、绍兴港、宁波内河港、金华兰溪港、丽水青田港等7个内河港口,拥有生产性泊位4205个,年综合通过能力3.3亿t。货运方式构成据,目前在浙江省3种主要货运方式中,铁路运输约占3%,公路运输约占64%,水路运输约占33%。公路运输是浙江省沿海港口首选的集疏运方式,占70%,沿海港口集装箱集疏运方式中公路运输所占的比例更大。截至2009年底,浙江省公路网密度已达100km/100km2,其中宁波高速公路网的密度最大。 

  公路通车里程、车流量和行驶车速的递增带来很多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如空气污染、公路拥堵、交通事故频发、道路严重受损等。 

  浙江省航运业一直存在大港口、小航运的现象。据浙江海事局,截至2010年6月底,辖区登记海船6526艘,1007万总吨,其中:国际航行船舶54艘,65万总吨;国内沿海航行船舶6472艘,942万总吨。在这些船舶中,“四客一危”船舶较多,如客船370艘、油船690艘、散装化学品船110艘、液化气船8艘;船舶吨位总体偏小,如500总吨以下的小型船舶较多,约占总数的56%。 

  浙江省实施的“港航强省”战略为短途海运的发展提供了契机。2005年,浙江省出台《浙江省内河航运发展规划》及杭州、嘉兴、湖州等7个内河港口总体规划。根据规划,浙江省内河骨干航道主要有京杭运河、长湖申线、杭申线、湖嘉申线、乍嘉苏线、杭平申线、杭甬运河、钱塘江等20条,共1825km,占全省内河航道总里程的17.3%。同年出台的《浙江省沿海港口布局规划》明确了以宁波—舟山港和温州港为全国沿海主要港口,以嘉兴港和台州港为地区性重要港口的分层次布局。2008年初,浙江省交通厅在以“港航强省”战略为中心的基础上,提出建设“大港口”的目标。目前已经形成以宁波—舟山港为干线港,以温州、嘉兴、台州等港口为支线港的集装箱港口运输体系;人工开挖的现代化运河杭甬运河和全省首条千吨级航道湖嘉申线湖州段已建成通航,全省集装箱内河运输的南北通道已打通;嘉兴港建成全省规模最大的内河集装箱港口,成为全国最大的内河支流集装箱港口。2010年,宁波—舟山港与温州港、台州港、嘉兴港紧密合作,全省港口货物吞吐量超过11亿t,比2008年增长18%以上,创历史新高。 

  (中国行业研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