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港发展体现“深圳速度”
以“深圳速度”来形容某件事高速发展的概念已为大众熟悉,自改革开放以来,深圳一直向香港看齐,港口建设方面,深圳港已挑起华南地区航运业最重的担子。而在2000年,深圳的集装箱吞吐量仅有399.3万TEU,全球排名第11位;彼时香港的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810万TEU,全球排名第1位。
2013年1-9月深圳港和香港港集装箱吞吐量对比图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深圳港与香港港有着此消彼长的现象
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在既定的贸易运输需求的基础上,深圳港和香港港有着明显的竞争关系。深圳港的崛起也就抵消了香港港的优势。
首先,深圳港在成本上的优势将香港港中转货量分流过来。前瞻产业研究院《2013-2017港口建设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目前,我国内陆的一个标箱经过深圳港出海的综合成本较香港港低约1200元人民币。数据显示,2013年上半年深圳港的国际中转箱量同比增长20%,达 142.8万TEU,其中盐田港增幅达30%。
其次,受益于政策的支持,深圳港不仅在设施和管理上有很大进步,使得作业效率大幅提升,而且对外开放的程度增加,对外贸易日渐紧。这就为其分流香港港吞吐量奠定了有力基础。进而转口贸易业务不断增加。
◆深圳港运行效益仍与香港港有一定差距
港口的运行效益高低,集装箱吞吐量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但不代表全部。依附于港口而发展起来的临港产业链发展程度才是其真正的优势所在,如物流、高端金融等。在这些方面,深圳港与香港港仍然存在差距。
另外,监管方面,深圳港的贸易自由度是制约其发展的很重要因素,海关、口岸单位的检验流程,以及进出口监管还比较严,十八届三中全会后,若“粤港澳自贸区”获批,将为其带来很大的利好。
然而,即便这样,前瞻产业研究院《2013-2017港口建设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分析认为,香港港“自由贸易港”的便利优势,是深圳港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无法企及的。
(前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