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单体卫星厅在浦东国际机场启用

【信息时间:2019-09-17 10:28  阅读次数: 我要打印】【关闭

浦东机场三期扩建工程2015年12月正式开工建设,2019年6月竣工,相继通过工程竣工验收、民航行业验收、口岸开放验收,今天正式投入运营。

工程主要包括航站区工程、飞行区工程、生产辅助设施工程及市政配套工程等四大块。其中,62万平方米的卫星厅以及旅客捷运系统、95万平方米的港湾停机坪、2组飞行区下穿通道、满足航空公司中转的行李系统、5300多个停车位的长时停车库、绿色节能的能源中心是其核心工程。

在建设过程中,上海机场始终坚守安全底线,坚持质量为先、品质为魂,在浦东机场年旅客吞吐量超过7000万人次高位运行的情况下,努力攻克不停航施工难关,会同60多家参建单位、5000多名建设者匠心打造,如期交出了工程建设的满意答卷。

上海机场集团总裁冯昕表示,三期扩建主体工程建成启用后,浦东机场将拥有2座航站楼、1座单体卫星厅、4条跑道,航站楼总面积超过145万平方米,年旅客吞吐量保障能力可达8000万人次,将持续提升浦东机场运行服务品质,更好服务航空公司高效枢纽运作,更好服务旅客便捷出行。

卫星厅S1、S2

形成工字型整体构型

浦东机场卫星厅位于T1、T2两座航站楼的南侧,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体卫星厅,由两座相连的卫星厅S1和S2组成,形成工字型的整体构型,与主楼成组运行,提供旅客的出发候机、到达及中转服务。

西侧的S1地下1层,地上6层,与现有的T1航站楼共同运行,为东上航及天合联盟提供服务。东侧的S2地下1层,地上5层,与现有的T2航站楼共同运行,服务国航、南航、吉祥、春秋、星空联盟、寰宇一家等。

卫星厅地下一层是旅客捷运系统站台层,所有出发、到达旅客在站台层乘坐捷运列车与主楼相互往来;地上一层是集中的旅客中转中心,主要处理同一卫星厅内部的旅客中转;地上二层是国际到达层;地上三层为国内旅客到达、出发混流层;地上四层是国际旅客出发层。再往上,地上五层和六层分别布置国际商业、餐饮、娱乐等和贵宾室夹层。

旅客捷运系统无缝衔接

浦东机场旅客捷运系统是内地首个机场空侧捷运系统,线路全长7.2公里,目前共设T1、T2、S1、S2四座车站和一座车辆基地。捷运系统分东、西两线独立运营,东线连接T2航站楼与S2卫星厅,西线连接T1航站楼与S1卫星厅。

东、西两线均采用双线穿梭运行模式,可适应机场24小时全天候运行工况。上、下行线行车间隔小于5分钟,车辆最高运行速度80公里/小时,单向行程最快2分30秒。共配置7列车,可满足航班高峰时段的运行需求。

捷运系统是国际上率先采用钢轮钢轨地铁车辆运营的机场空侧旅客捷运系统,其核心信号控制系统是根据机场空侧运营特点而由国内完全自主化定制开发的。列车车厢采用目前载客量最大的A型车,4节编组,国内和国际车厢各两节,为防止国际、国内旅客混流,车厢内设置隔离门并设国际车厢返流区。针对机场旅客多携带大件行李的情况,将车门宽度由常规地铁的1.4米增大至1.8米,车厢端部设置少量座位以满足特殊乘客需求。优化靠架设置,方便不同身高乘客倚靠、拉扶及摆放小件行李。设计上尽可能采用直线轨道线型,强化了车身隔音和轨道减震措施,使得旅客舒适度更高。

让旅客感受到

来自同一屋檐下的服务

作为航站楼功能的延伸,卫星厅延续了浦东机场T1、T2航站楼的设计理念,S1卫星厅与对应的T1航站楼均使用蓝色,S2卫星厅与对应的T2航站楼均使用黄色,分别形成两个相对独立的功能单元,即使空间隔离,仍为旅客建立起强烈的内在空间延续感,让旅客感受到来自同一屋檐下的服务。

鲜艳明快的吊顶,清新淡雅的中性灰色背景调,素雅坚实的实体墙面,1800根高达10米的清水混凝圆柱,清水装饰的效果,增加了卫星厅清新灵动的味道,使得卫星厅室内形象具有强烈的现代感。

步入卫星厅核心区,S1、S2两个中转大厅各设置了两套各具特色却相互呼应的艺术装置作品。其中,S1核心区设置两组跨越两层的屏幕,既可组成跨屏联动的大画面,也可是自成一景的单屏画面。S2核心区平台上方则设置了灯光音乐艺术装置,当旅客从二楼玻璃步廊穿行而过,灯光会随着人的步伐明灭起伏,与航班起落相呼应,展现机场的节奏。

“钢铁侠”支撑

总长6公里的通透玻璃幕墙

浦东机场卫星厅连绵起伏的大屋顶、总长6公里的通透玻璃幕墙——这个庞然大物之所以能实现精巧的设计,归功于背后钢结构的支撑。卫星厅钢结构工程也在2019年被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授予行业内最高荣誉——“中国钢结构金奖工程”。

工程共使用钢结构3.5万吨,超过浦东机场T1航站楼2.8万吨、T2航站楼3万吨的钢结构使用量,相当于上海徐浦、杨浦、南浦三座大桥加起来的钢结构总重量。这位“钢铁侠”又绝对温柔,风吹麦浪般的起伏大屋顶,实现了力与美的结合。刚与柔的交融,延续T1、T2航站楼水平舒展的视觉风格,令旅客既能享受到高挑宽敞的超大空间,又能与机场空侧无障碍视觉互动,带来精致、壮观的大视野,大幅提升旅客候机体验。

钢结构的曲线美在卫星厅玻璃幕墙上得到充分体现。为了让旅客获得全景机场的“大视野”体验,卫星厅主楼四周一圈采用都是玻璃幕墙,发挥结构支撑作用的钢结构全部外露,展开长度达到6公里。卫星厅中央大厅顶层屋盖设计为空间自由曲面的三角造型,三边外观尺寸为160米*160米*180米,实现了中央大厅内部无一根立柱的大跨度空间。

新技术加持机场还能更低碳

对标世界级枢纽机场绿色航站楼设计,卫星厅通过使用变频空调箱、取消空调交换器直接供冷、过渡季节自然通风、地面以下直供水等多种节能技术手段运用,预测年节约用电量可达995万度。卫星厅洗手间及绿化浇水采用围场河雨水回用技术,可以实现年节水21.6万吨。

卫星厅投运后,可减少地面保障车辆运输频次和行驶距离,预测全年减少航空公司保障车辆柴油消耗量1623吨;通过登机桥给飞机供电方式每年可以减少飞机航油消耗量3.9万吨,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1.5万吨。

                                                        来源: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