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装载3万多吨纸浆的“中远海运繁荣”轮抵达扩容后的上海宝山罗泾码头。经上海海关所属吴淞海关核验确认无误后,货轮开始卸载纸浆。货主之一维达纸业有限公司经理易军表示:“港区扩容前,这么多的货物从排队靠港到卸货提离往往需要一周,扩容后两天就能完成,大大压缩了原料进入产线时间。”
易军所说的港区扩容是指今年2月,在上海海关指导帮助下,罗泾港区完成的海关监管场所改建扩容。
图说:吴淞海关关员正在对港区扩容之后首次进口的纸浆进行监管 王卓飞/摄
罗泾码头是国内位居前列的散杂货码头,服务钢材、大宗件杂货及重大工程设备进出口,曾创下上海港码头接卸单件货物1300吨的“重”之最。在全面推动宝山区域功能转型、产业转型、空间转型和治理转型过程中,罗泾港区发挥承担民生物资、“一带一路”项目、大宗资源商品、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等重要作用。随着宝山区进出口贸易快速发展,罗泾港区内原有海关监管场所满负荷运作,难以满足企业需求。今年以来,罗泾港区接卸进出境货物117.55万吨,较去年同期有较明显增长,罗泾港区海关监管场地一度处于饱和状态,扩容增能迫在眉睫。
为支持港区扩容,吴淞海关派员到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港集团”)开展政策宣讲,给予政策指引,对企业申请资料审核纠错,指导企业妥善解决证照问题,确保港区监管作业场所扩容申请顺利获批。同时参与场所设计,保证扩容后作业场所符合海关规定,让企业少走弯路。
上海海关口岸监管处副处长张骏介绍:“在了解企业扩容需求后,我们指导企业合法合规开展场所改建;在后续行政许可审批环节与吴淞海关无缝对接,加快审核进度,确保罗泾码头第一时间取得合法资质并投入使用。”在上海海关口岸监管处和吴淞海关指导下,罗泾码头从提出扩容申请到新监管场所投入使用仅用21天。
目前,罗泾钢杂件码头海关监管作业场所已经扩容至66.9万平方米,总体面积扩容超20%;一次性堆存能力由70万吨增长至90万吨;货物年吞吐量由2000万吨增长至2400余万吨;设置高新环保材料仓库3个。“港区内海关监管作业场所面积扩大,提升了货物堆存和周转能力。以纸浆为例,场地扩容后年最大吞吐量从140万吨增长到210万吨。同时新设立场地的智能化设备及对应利企举措,吸引了包含新能源发电设备、大型机械等高技术、高附加值的货物集聚。”上港集团罗泾分公司副总经理田俊说。
为保证场所扩容后监管服务及时跟上,吴淞海关一方面加大科技应用力度,集合海关新一代查管系统、海关监管场所视频监控摄像、企业ERP系统、船讯网等平台,强化“进、出、转、存”全程无缝监管;一方面建立信息联络机制,为企业制定船舶靠泊计划提供数据支持,保障货物可以随靠随卸,减少船舶在港时间,全力压缩通关时效。吴淞海关副关长陆宇说:“港区海关监管作业场所扩容后,在吴淞口岸开展业务的进出境货物收发货人、物流企业,可享受船舶待港时间缩短、货物转运效率提升等红利。”
来源: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