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十年迭代更加智慧高效便捷

【信息时间:2024-03-18 15:04  阅读次数: 我要打印】【关闭

上海汽车国际商贸有限公司单证主管姜毅,在电脑前通过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原产地证书申请模块,填报证书信息。5分钟后,他在“证书查询”中看到单据状态——“审核通过,待打印”。随后彩打出一份完整的原产地证书。如此足不出户完成原产地证书申领全流程。

记者昨天从海关获悉,依托电子口岸建设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试点十年来,目前“单一窗口”已迭代升级至3.0版本,高效和便捷成为关键词。如今的3.0版本形成16个功能模块、66项特色应用,覆盖通关作业全流程和贸易监管主要环节,服务超过60万家企业,每年节省贸易成本达20亿元以上。而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正支撑全国超四分之一贸易量的数据处理。下一步,上海海关将以智慧海关和智慧口岸建设为契机,全面推动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智能化、数字化转型,推进上海口岸高水平对外开放。

大部分证书可实现秒审

何为“单一窗口”?这是提高国际贸易便利化的重要措施。对于贸易和运输企业,只要通过一点接入一个信息平台,一次性递交满足监管部门要求的标准化单证和电子信息,监管部门处理状态(结果)即通过单一平台反馈给申报人。

“通过单一窗口,我们能办理出口原产地证书从申领到打印全流程业务,大部分证书可以实现秒审。我们申领的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证书、中韩自贸协定证书等均无需到现场签证,在单一窗口上通过自助打印模块即可自行打印带有印章签名的完整原产地证书。”姜毅说,今年前两个月,该企业通过“单一窗口”申领出口原产地证书484份,涉货值约4亿美元。

上海口岸是全国进出口贸易量最大的口岸,进出口贸易如何全面提升口岸通关效率?上海海关依托“单一窗口”创新推出覆盖海运和空运的智能“预约申报”模式,用技术手段帮助企业自动采集、比对外部物流信息,精准衔接舱单入库和单证申报环节。在企业预设的时间点实现自动申报,有效解决了企业“信息获取难”及“资源耗费大”的问题。据统计,通过该功能申报的报关单平均整体通关时间相较普通模式缩减约60%。

特色模块服务邮轮及演艺业

近日,在上海海关所属上海浦江海关的监管保障下,搭载有2600余名外籍旅客、船员的“爱达贝拉”号邮轮驶出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码头。今年,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码头三个月计划共有6艘国际邮轮靠泊。过程中,邮轮旅客均实现出入境“一码通关”,船供物资实现“无纸化申报”。

这背后,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实现与相关运营主体的数据对接,优化升级邮轮监管模块功能,打通邮轮方与海关电子信息系统主干道。通过统一标准的加密传输,“单一窗口”为邮轮提供通关流程全覆盖、要素全聚集的口岸应用场景支持。

不久前,上海大剧院管理有限公司在“单一窗口”向上海海关所属上海车站海关申报的近7.8吨道具、服饰、舞台布景等演出物品,通过中欧班列公铁联运模式,从西安转至上海完成清关,顺利投入芭蕾舞剧《吉赛尔》的演出准备工作。

这也得益于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上线的中欧班列服务专区。通过构建线上“一张大表”实现贸易企业、中介机构、物流企业等的协同作业,较线下作业提升50%工作效率。

“单一窗口”还上线有长三角服务专区,以信息共享为基础,服务长三角贸易通关一体化。比如,推进长三角“通关+物流”一网通查,与浙江、江苏“单一窗口”试点工单信息互转,探索“单一窗口”长三角运维一体化新模式。推动跨境贸易异地申报,为长三角区域船舶进出港和货物进出口提供贸易便利服务。推动集装箱放箱电子化,覆盖长三角码头近100家堆场和900家货代企业及车队。

来源: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