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月吞吐量突破500万标箱!上海港为何又一次创历史新高?

【信息时间:2025-02-20 14:42  阅读次数: 我要打印】【关闭


继成为全球首个年度集装箱吞吐量超5000万标准箱的港口后,上海港又以新纪录迎来了2025年的开局。

记者从上港集团了解到,在刚刚过去的1月,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500万标箱,创造单月吞吐量历史新高。其中,洋山港以253万标箱的吞吐量占比超五成。

上海港能获此佳绩,除了1月传统航运旺季的因素外,也少不了上海港的全面升级。

一方面,上海港加强同重点船公司战略合作,加力优化航线布局,深化国际中转箱转运管理和多式联运,优化集疏运中心与洋山港区业务协同。另一方面,上海港也关注上海企业“走出去”动态,积极开拓空箱、ICT(内陆集装箱枢纽)新业务新模式,持续推进沿海捎带、跨境电商等业务。

对内,上海港重点关注提升港口整体作业能力。据上港集团介绍,上海港完成盛东冠东生产系统一体化运营实测,推进两家码头岸线和堆场资源、大型港机设备、作业人员、通讯设备的共享,并计划提升泊位、桥吊利用率,提升码头产能。

从1994年突破100万标准箱到如今的5000万标准箱,上海港经历了几个历史性跨越,也连续15年集装箱吞吐量居世界首位。


如今在新的台阶上,上海港也正在思考着新的突破方向,其中最重要的关键词就是“数字化”、“智能化”和“绿色化”。

以2024年8月正式开港的罗泾集装箱港区一期为例,这是继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后,上海港迎来的又一个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

在改造之前,作为煤炭和矿石运输服务的主要作业区,罗泾港区码头曾被贴上“高污染”、“低附加值”的标签。但改建之后,码头作业通过绿色节能技术能够实现“零排放”。港区配备的智能营运管控系统,也可以实现岸桥等设施的智能化运转,减少人工作业。

罗泾港区码头的建成,一方面解决了上海码头逐年显现的岸线资源紧缺问题,另一方面,作为我国首个系统化旧码头集装箱改造项目,罗泾港区码头的改造方式也为传统码头的升级提供了可复制的模版。

除了转型升级外,上海港继续发展“一手携船司,一手挽港口”的协同链接能力。上海港加强与全球班轮公司合作,优化航线布局,提高中转效率。2024年,国际中转业务同比增长超2成。同时在区域合作中,上海港已同包括长三角16个港口在内的22个长江沿线省市港口进行深度合作,强化了母港与腹地港航物流资源的协同效应。

港口是外贸的“晴雨表”,上海港新年首月成绩,反映出我国对外贸易的活跃和经济的强大韧性。在不断提升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中,上海港将为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注入动力。

来源:潮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