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中国调研行|去年上海口岸进出口货物总额达11.07万亿元 规模居世界城市首位

【信息时间:2025-09-11 13:03  阅读次数: 我要打印】【关闭

东方网记者靳慧、刘轶琳、柏可林9月8日报道:“活力中国调研行”上海主题采访今天正式启动。在今天上午举行的启动会上,上海市商务委总经济师罗志松介绍了“十四五”以来上海商务高质量发展成效,概括为“更强、更优、更高”三个关键词。


罗志松说,“更强”即贸易枢纽功能不断增强。上海世界级贸易口岸地位更加稳固,2024年口岸进出口总额11.07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26.5%,规模居世界城市首位。全市进出口连续9年正增长,“十四五”累计达2.81万亿美元,超额完成目标。贸易结构持续优化,一般贸易占比升至60%,民营企业占比超三分之一,对“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占比提高至41.2%。今年1-7月,全市进出口增长3.4%,出口增长10.7%,展现较强韧性。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跨境电商年均增速超35%,离岸贸易收支规模达800亿美元,较2020年翻番。服务贸易和数字贸易创新成效显著,去年服务进出口2521.7亿美元,数字交付服务进出口1095.3亿美元,“十四五”年均增长率分别达13.3%和11.99%。

罗志松说,“更优”即利用外资质量持续优化。上海始终是外商青睐的投资首选地之一,“十四五”实际使用外资累计超980亿美元,年均新设外资企业超5700家,占全国比重从14%升至15.2%。引资结构不断升级,高技术制造业引资占比从37.2%提高到75.4%,一批首创项目落地。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累计达1050家,研发中心623家,其中亚洲以上总部157家、全球研发中心19家。外资企业服务环境持续优化,推出“投资上海·共享未来”海外行活动,健全政企沟通和投诉服务机制,发布全国首本外商投资权益保护白皮书。


罗志松说,“更高”即对外开放水平稳步提高。制度型开放取得新突破,自贸试验区80条试点措施基本落地,77项政策全国推广。服务业扩大开放首轮89项措施落地,推动外汇便利化、QFLP试点等创新。重大开放平台加快建设,“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取得10项制度创新成果,实现4项全国“首创”。东方枢纽商务合作区先行启动区将于年底实现封闭验收和基本功能运行。

罗志松表示,下一步,上海商务系统将继续以国家重大战略为牵引,增强国际贸易中心枢纽功能,稳外贸稳外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目标,谋划“十五五”高质量发展。

来源:东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