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山检验检疫局实施矿产品监管新模式

【信息时间:2011-04-25 13:31  阅读次数: 我要打印】【关闭

  进口矿产品以往均采用散装大轮运输,近年来随着集装箱运输的兴起,“散改集”的趋势凸显,到货箱量连年增加。因国内用户主要分布于华东地区和长江沿线,利用长江黄金水道将使铁矿产品的运输成本大大降低。为此,洋山检验检疫局十分重视,主动与上港集团“进口矿产品陆改水项目”推进工作小组沟通,深入调研在项目推进中遇到的具体难点,积极探讨进口集装箱矿产品检验检疫监管新模式。

  此前,进口矿产品集装箱在小洋山岛只能完成放射性检验、检疫及卫生处理,然后将集装箱运送到岛外的两个不同地方分别进行重量鉴定和拆箱取样。为了加速通关效率,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洋山检验检疫局积极应对,协调各方,通过调研拟定了新的监管模式,即将原来在三个不同地点分别进行的“码头检疫、放射性检测—>重量鉴定—>拆箱取样”模式改为在码头一地完成的新模式。洋山检验检疫局在上级职能部门的指导下,积极落实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协同上海检验检疫局原材料中心、港区码头公司、货运代理等相关单位和部门进行多次研讨;结合洋山口岸实际情况,制订操作流程;梳理业务环节,优化操作步骤,加强作业衔接,确保工作质量。

  近期,由洋山检验检疫局牵头,相关单位和部门各司其责,在港方的密切配合下,按照上述新模式对第一批来自伊朗的铁矿进行了试运行,初战告捷。该批铁矿共装96个标箱,由洋山一号码头卸货,到三号码头转驳运往江阴港,在三号码头完成了所有检验检疫工作。同时积极研讨进口矿产品在集装箱中取样检验的可能性,力求实现取样技术的新突破。新模式的启用,不仅能够加快进口货物周转,降低物流成本,更是服务外贸的有效举措,符合洋山港发展的需要,从而为客户真正提供“一站式”服务。

  洋山检验检疫局将与各协作单位就首次启用新模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作深入探讨,对现有的操作流程做进一步优化,对需要的场地和设备等条件做进一步改良,不断完善,使该模式固定化、常态化、流程化。相信通过各方面的努力,以及依托洋山深水港独特的地理优势和吞吐能力,这一“服务客户、便捷通关”的创新机制必将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