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浦江检验检疫局服务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侧记

【信息时间:2014-08-04 10:00  阅读次数: 我要打印】【关闭

    起吊、配平、对接……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飞公司”)飞机总装车间里,一个淡绿色的飞机机头已经成型,直等到机头上下部成功对合,项目管理部的袁琦才舒了口气,“这标志着C919国产大型客机首架机机头正式进入总装阶段了。‘我们一定要有自己的大飞机’,这是总书记的重托,更是我们的精神支柱。”尽管距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商飞公司设计研发中心已过去了将近两个多月,袁琦回想起当时的场景,依然心潮澎湃。

作为《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确定的16个重大专项之一,“大飞机”项目不仅是国家战略,更承载着几代国人的航天梦。在“大飞机”的逐梦之路上,上海浦江检验检疫局自2008年该项目落户上海起,就始终与上飞公司并肩作战,以职能转变和检验监管模式创新积蓄起助推“大飞机”冲上云霄的正能量……
提前享受自贸红利
731日,大型客机C919机头计划交付首件;10月,ARJ21-700飞机计划完成模拟器试验;12月,ARJ21-700飞机计划交付首架……
这是上飞公司的“时间倒逼表”,对承担着ARJ21-700飞机和C919大型客机项目研制和最终总装任务的上飞公司来说,很多进口零部件在到达上海经过初检后就要迅速发往各分装基地进行相关部件研发、制造,任何一环的耽误,都会给商用飞机的整体研发、制造造成巨大影响。
 “时间就是生命!一定要全力支持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为上飞公司发展抢出时间。”上海检验检疫局党组成员、浦江局局长谢秋慧多次重申。
 “这批钢棒是由企业专业的实验室自行验收的,我们评估验证后就能放行。”在上飞公司保税仓库里,各类进口飞机航材分门别类地整齐摆放在800平方米的空间内,浦江局工作人员小许正在验证一批即将发往成都的进口钢棒。
这是浦江局专门制定的进口金属材料检验验收制度,在通报通放、快检快放等基础上,使企业单批次进口金属材料节省了12个月,仅今年1月至5月就为企业进口金属及金属制品节省了通关成本25万元。
 “现在又快,又不用担心原料会因取样而损毁,我们超前享受到了自贸区第三方检验结果采信制度的红利。”上飞采购与供应商管理部负责人钱晨表示。
大锅饭变开小灶
针对上飞公司的进口航材频次多、速度急,又具有行业涉密性的特点,传统的“大锅饭”显然已不能满足企业发展需求。“开小灶!”浦江局又为上飞公司量身定制了一系列配套检验监管政策。
在浦江局特设重大事项办理CCC目录外商品认证资格窗口,上飞公司业务员小陈正在申请飞机控制板的CCC目录外商品认证。5分钟后,他就拿到了审批号,然后去大厅顺利完成了报检。
 “以前按照传统规定,手续比较繁琐,要去上海局跑好几个部门,最快办好也要一周时间,现在只要半天就搞定了。”曾经,因为涉及飞机技术资料的保密性及国外法律对零部件厂商知识产权的保护,很多进口航材在适航标签问题上一直无法统一,上飞公司在办理认证过程中也曾走了不少弯路。浦江局多方奔走协商,最终得以特设窗口,以批批核销及后续监管的双重模式取代了传统CCC目录外商品认证。
这只是浦江局提供“点对点”服务的其中一例,还有科室轮转审单、专科专办、建立企业档案及相关数据库、制定检企联系人制度等,“我们得到的完全是‘VIP待遇’啊。”上飞公司总经理沈卫国笑称。
 “你比我们都熟”
面对民用大飞机项目这个全新课题,如何做到专业执法、科学执法、高效执法?浦江局内提素质、外强监管,两手抓两手硬。
不讲外行话、不干外行事,参加专业培训、收集档案学习、结合政策研讨,浦江局检验员们争分夺秒、卯足了劲,要摸熟民用飞机领域及其检验要求。在参加上飞公司现场交流活动时,浦江局化金科副科长李晓对大飞机项目业务状况如数家珍,让几位上飞公司员工不禁感叹:“你比我们都熟!”
深入更要“身”入。扎实的专业功底背后,是浦江检验检疫人服务至上的忘我奉献。钱晨回忆,去年108日晚上的那场特大暴雨中,一批迟到的航材到货需要紧急检验,在她联系浦江局后不到一个小时,浑身湿透的检验人员就从几十公里之外的郊区家中赶到了眼前。“这样的工作精神,很多时候,连我们自己都做不到。”钱晨由衷地说。
队伍自身综合素质过硬,才能保障企业产品质量安全,才能更好地提升企业质量管理水平,浦江局坚持每年开展日常监督管理及质量保证体系审核,实行检企月申报制度,实施“产品风险分级+企业分类”二维监管等,逐步完善企业产品质量安全责任调查和追究机制。
与梦想同行,浦江检验检疫人使命光荣,一切都为让大飞机的梦想飞得更高、更远。
来源:上海检验检疫局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