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检验检疫局航交所办事处推进口岸通关便利化

【信息时间:2015-02-05 13:00  阅读次数: 我要打印】【关闭

    “世界向东,外滩向北”,坐落于黄浦江畔的上海检验检疫局航交所办事处是上海检验检疫局最大的对外服务窗口,承担了上海口岸约60%的出口报检量和30%的进口申报量。办事处因地制宜推出了“铺路、搭桥、建平台”工作法,以通关便利化为着力点,创新服务的内涵和外延,全力推动检验检疫区域一体化通关,为推进国际航运和贸易中心建设保驾护航。

铺服务之路 搭联动之桥
 
面对不断深化的业务改革与日趋增长的工作量,航交所办事处结合工作特点和企业需求创造性地推出多项便利化服务举措,修筑一条又一条便利通关的“高速公路”。一是自主设计开发了“入境申报自助申报系统”。今年上半年,该系统在实现法检目录外商品100%全覆盖的基础上,工作量逐步提升,运行5个月即受理86617批次,占到应施检业务总量的50%以上,显著缓解检务窗口过饱和、企业排队办理业务现状。二是在系统内率先试点“网上电子支付”。上海局电子支付平台于201312月正式上线,航交所办事处作为试点单位设立了电子支付窗口,受理了首例企业缴纳的检验检疫费用。今年以来,20家试点企业通过网上自助缴费39000批次,金额454万元,网上支付比例已达42%,凸显了高效、安全、便捷的优势。三是深入推行检验检疫无纸化改革。办事处在陆续推行通关单无纸化和无纸化报检的基础上,通过采取“企业信用管理,商品风险分类”方式,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实现申报、计收费、签证放行、归档等各环节的检验检疫作业的全程无纸化,企业可足不出户办理通关放行,深受企业好评。
 
另一方面,该办事处充分实践检检联动、口岸联动等交流机制,为提高区域一体化水平“跨隘通桥”。一是先后与常州、苏州、嘉兴、宜昌等7家产地检验检疫机构签订合作备忘录,为企业营造更加便捷、高效的通检环境;二是与安徽局实施开展诚信互认,对安徽局推荐的诚信企业实施免于口岸查验的便利化举措;三是利用泛长三角信息平台实现监管信息的即时传递,缩短流程时间,降低企业通关成本,提升口岸信息化监管水平。
 
建多效平台 助改革发展
 
为了帮助实现企业“自主选择、就近报检、就近放行”的便利化目标,该办事处在系统内率先实践“通报通放”业务创新模式,深入打造便利企业的服务“集成平台”。在这个几乎聚集了全上海航运货代报检企业的北外滩中心,“通报通放”工作在航交所办事处发挥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试点一经推出,业务量接连翻番。办事处先后亮出“十八般武艺”,不断完善“通报通放”平台建设。一是设立专门窗口服务。及时推出诚信企业快速通道、危险化学品窗口、食品窗口等,提供高效的专业化服务。二是研发24小时自助申报系统,打破企业报检时间限制,节省排队耗时。三是实现一次分单,检务人员直接完成CIQ信息和书面单证的同步分单,积极探索“物理单证流转”机制,成功实现单日最高流转单证1449份至21个口岸,无一例错误。四是开展业务扩容,通过持续性的人员培训和资质考核,增加了油漆涂料、退运货物、修理物品、食品、冻肉等一系列新类别的受理,更加方便了客户一站申报。目前,该办事处受理入境“通报通放”申报量已逾77万余批次,占上海口岸该业务总量的近九成,受到“通报通放”便利政策优惠的企业从最初的58家增加至130余家,便捷高效的通关平台受到进出口企业的广泛赞誉。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以来,为大力推动上海口岸离岸业务的发展,上海检验检疫局对停靠洋山港区的入境定期班轮加强电讯检疫工作的服务新举措。该办事处紧跟改革步伐,顺势而为,推出备案管理新模式,共为783艘国际航行船舶完成备案,约占停靠洋山港区航线的80%以上,共受理洋山港区船舶入境申报1573艘次,1084艘次船舶予以电讯检疫,比例为68.9%,同比增长超过200%,全力推动改革,最大程度便利企业。
 
 
 
来源:中国质量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