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口岸首次开展国际邮轮修理检验检疫工作
上海吴淞检验检疫局在拓宽邮轮产业链,助推航运中心建设方面大胆先行先试,做了不少新尝试和新突破。进入2015年,在上海检验检疫局的政策支持下,吴淞局通过与崇明检验检疫局密切配合,顺利开展了国内首次入坞维修邮轮“歌诗达大西洋”号的检验检疫工作。承载着百年历史积淀的吴淞口岸,紧紧跟随上海经济发展的大潮进行转型和发展。
定方针化繁为简
随着上海邮轮经济蓬勃发展,多个国际邮轮公司扎堆占领中国市场。为增强市场竞争力,邮轮公司千方百计考虑各种降低运营成本策略,而将邮轮维修选择在母港进行即是可行策略之一。为此,歌诗达邮轮公司年前通过长期调研和持续论证,选择“大西洋”号首次在沪进行船舶维修。这是国际邮轮首次在国内开展邮轮修理业务,对延伸邮轮产业链,带动上海船舶维修产业的发展,完善上海航运中心地位有着重大的意义。
然而,国际邮轮是个相当复杂的系统,具有船舶排水量大、设备科技含量高、船员多、管理复杂等特点。此次“大西洋”号在港口和船坞停留时间长达18天,修理涉及客舱改造等内容,有近500名外籍工作人员在邮轮上施工、生活工作,同时需岸上食品补给,若监管不善极易发生群体性卫生事件。另外,船舶在维修期间,计划排放底舱水、灰水、生活垃圾等,对环境存在着极大的检疫风险。
首次开展国际邮轮修理检验检疫监管工作,对监管部门而言任务艰巨。为此,吴淞局立即组织人员对该邮轮的检疫风险进行评估,确定了以肉类产品及船员携带物为重点的入境检疫方针。
严监管有条不紊
按照国境卫生法等法律法规要求,吴淞局遵循国际惯例积极研究邮轮在入境后的检验检疫监管方法,同时按照国家质检总局关于复制自贸试验区政策的要求,先行先试,尝试建立全球船舶维修产业制度相配套的检验检疫监管模式。
在第一时间掌握船舶维修具体信息后,以确保质量和安全为原则,及时研究与检验检疫相关的工作内容。由于邮轮在吴淞口入境检疫后,要到位于上海崇明华润大东船厂修理,后期检疫监管牵涉到崇明局的属地化管理,吴淞局第一时间向上海局卫生处汇报。2014年12月31日,上海局卫生处迅速召集吴淞局和崇明局研讨监管方案,针对“大西洋”号邮轮在上海国境口岸进行船舶维修期间检验检疫工作内容,对双方具体监管工作内容作指示部署。
1月4日,吴淞局按照事先计划,首先对入境邮轮先做入境船舶检疫,掌握邮轮修理前初始状态。工作人员对邮轮上来自高致病性禽流感疫区(韩国、意大利)的共计46箱362.5千克禽类产品进行封存,告知船方在中国维修期间禁止移运下船和使用。同时,采用“人-机-犬”查验模式对入境人员携带物进行检疫,截获禁止进境物10批12.37千克。由于邮轮维修前有130余名船员需要离船入境,吴淞局联合吴淞海关,使用X光机对离船船员行李实施共同查验,结果截获韩国鲜人参、韩国牛奶等禁止进境物2批共计3.42千克。
在完成邮轮入境人员、卫生检疫工作后,吴淞局协同崇明局对旅客客房、食品舱储区、厨房、医务室等主要区域开展卫生监督工作,通过与崇明局通报监管状态、维修期间船舶供应相关情况,无缝对接共享信息,初步建立了船舶维修产业制度相配套的检验检疫监管链,在推动上海建设全球船舶修理产业链方面上了新台阶。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